这个7月,杭州楼市的“牛市心态”和思维,开始发生微妙转变。
涟漪从土地市场上泛起,如多米诺骨牌般轻轻吹拂到了购房者的心里:新房摇号的参与者们,不再盲目参与;原本牛气冲天的二手房房东,也开始放低身段。 杭州继续坚持“房住不炒”的基本定位,稳定市场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在2018年过半时,杭州楼市土地拍卖价格下降、摇号降温、二手房房东下调预期,这些现象是否预示着调控效果开始显现、杭州楼市正趋向理性?记者采访了部分房企、购房者以及业内专家,大家对此都有自己的理解。 地价触碰到“天花板” “近期,杭州市场预期出现了微妙变化,特别是土地市场的表现。”浙报传媒地产研究院院长丁建刚指出。 7月6日,杭州一口气推出10宗土地。然而,最受关注的3宗“重量级”涉宅土地,报名房企均未超过10家,最终成交价格也都没创下新高。市场惊呼:房企拿地积极性明显转淡! 16日,杭州主城区再度出让7宗土地。钱江新城南星单元地块被滨江集团竞得,成交楼面价36086元/平方米,由于需配建幼儿园以及公租房,折算的实际楼面价超4.5万元。南星单元上一次出让土地是2017年9月,赢家也是滨江集团,彼时不仅楼面价44460元/平方米,还需自持23%。 另一块“宝地”是滨江核心区地块,“捡漏”的开发商是“补仓”的温州时代,楼面价32638元/平方米,无配建要求。两周前,绿城也在滨江区拿地,成交楼面价33625元/平方米,还要配建幼儿园。两块地相比,温州时代的地段还要更好一些。 经过这两次“体检”,杭州主城区土地市场的热度已经有了变化——稳中有降。 “开发商拿地逻辑发生了改变,表明了其对市场预期的微妙变化。”丁建刚认为。 当楼市进入“下半场”,楼市调控政策的不松懈,让开发商们摒弃了之前依靠未来上涨才能获利的“牛市心态”,将价格预期稳定在了当下:他们在土地估价时,开始参照此前的成交记录与最近获批的新房备案价格,倒推出合理的利润空间。土地价格的“天花板”,建立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