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历史悠久,在中国经济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商会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更走向海外。
异地商会在融入当地后,给当地经济带来新鲜血液,塑造着商业生态格局,同时又带有明显的社会组织的属性,在科教、文卫、慈善事业等领域都活跃着商会的身影。
作为新杭商的集中代表,异地在杭商会既是杭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见证者,更是走在前列的建设者。近年来,广大在杭商会在市经合办等部门的指导、联络和服务下,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规范建设成效明显,基础逐步厚实。
截至2016年12月,在市民政局正式登记注册、并在市经合办备案的异地在杭商会共有62家,企业会员10000余家,上市公司40余家。其中,杭州市来杭投资企业(商会)联合会1家,省级商会9家,地市级商会24家,县级商会28家。
他们积极架起杭州与外地企业联接的桥梁,助推杭州的经济发展;他们积极践行社会公益事业,成为杭州社会管理的参与者;他们积极服务会员企业,自身建设日趋规范。在第二届世界杭商大会上,有10名异地在杭商会企业家被评为“杰出杭商”和“优秀杭商”。
杭州市钱江新城夜景
巧妙整合资源 做好杭州招商引资的“助推器”
2016年第二届世界杭商大会开幕式
招商引资是杭州经济发展建设的重要工作,最具创新活力和影响力的杭商是最好的招商大使。异地在杭商会积极发挥纽带作用,促进产业、总部、资本和人才科技等高端要素在杭州市乃至浙江省的回归与集聚。
为了能够招引优质项目,各个商会巧妙整合资源,积极为会员企业项目落地牵线搭桥,搭建了政企、商企及商会之间合作交流平台。
“为了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我们专门设立了产业园大数据库和企业数据库,江苏和浙江两地都在用,这样做效率很高,在家乡的产业园区、行业协会或企业家,可以通过数据库更容易找到对口的项目。”杭州市江苏商会秘书长郭书豪介绍。
正是通过数据库的匹配,商会成功引进杭州苏商实业有限公司、杭美(杭州)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连杭轩展览有限公司、杭州萧山茗莱宾馆、杭州晶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落户杭州,在杭州投资近8亿元。还成功从江苏引进8个项目到长兴,总投资额约为6亿元。
除了利用商会平台整合资源的优势,各个商会还积极探索招商引资新模式。正在建设中的位于杭州钱江世纪城的闽商大厦就是生动的项目案例。大厦从设计、施工到装修由福建商会的会员企业集体参与,投资额在3亿到5亿元。
闽商大厦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厦为项目开发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提供了一个总部经济的新模式,开发商提供地块资源,商会负责落实“刚需”的购买商户,同时按商户的意愿定制符合需求的商业房产。项目在开发建设伊始,项目的销售招商已基本定向完成,大楼投入使用时,商户也全部进驻落户,随后整幢楼的经济效益开始显现。
在招商引资结构方面,各个商会还积极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产品换代和升级做文章,加强招商引导。例如杭州市舟山商会关注风口产业领域,引进无人机项目到杭州滨江产业园区;福建商会在绍兴袍江开发区投资9亿元建造污泥焚烧发电厂,解决了纺织印染行业的废水污泥,增加发电量的同时保护了环境。
其实,异地在杭商会之所以能够在招商引资方面大有作为,与市经合办探索市场化招商的服务与支持紧密相关。市经合办出台了《杭州市支持浙商创业创新商会考核奖励办法》,通过奖励激励的形式,引导省外浙江商会、杭州在外商会、异地在杭商会帮助杭州开展招商信息对接、项目洽谈和投资考察等工作。
在市经合办的支持下,上城区、江干区、经开区等地与在外商会、行业协会等机构,通过签订合作协议、聘请招商顾问等方式建立了密切联系,探索委托招商新模式。
此外,市经合办还积极组织商会参加各种交流推介会,大力宣传杭州。2016年邀请近千名商会领导和会员企业家列席杭州市“两会”、杭州市招商引资暨浙商回归工作推进大会、经济情况通报会、“G20与杭州机会”论坛、第二届世界杭商大会以及杭州各区县(市)和外地政府在杭举办的各类经贸交流等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组织商会企业积极参加有关区县(市)投资环境推介会及投资考察活动,积极为区县(市)招商引资牵线搭桥。
据测算,异地在杭商会会员企业解决就业50余万人,每年贡献税收100余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