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046.84万元,同比减少8825.01万元,同比下降59.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50.6万元,同比下降72.12%。
猜猜这样一份业绩大滑坡的一季报出自哪家公司?
答案是唐德影视,就是那家因高价收购范冰冰名下公司而深陷舆论漩涡的企业。2015年投拍《武媚娘传奇》之后,一季度的营收基数抬高。然而由于影视公司的特性,作品收入不定,今年的业绩大起大落。
近两年,上市公司收购明星公司蔚然成风。例如华谊兄弟收购拥有李晨、Angelababy等股东的东阳浩瀚70%股权,随后又收购冯小刚旗下公司70%股权;暴风科技收购由吴奇隆担任艺术总监、刘诗诗占股20%的稻草熊影业60%股权。
业内对此种类型交易的主要质疑在于,上市公司和明星各取所需,上市公司借概念炒作拉抬股价,明星借上市公司收购高价套现,而最终若无法兑现收益,埋单的终归是股民。
在笔者看来,这折射出中国影视产业不健康的行业生态。当下影视圈内“IP”概念盛行,似乎谁都在寻找和挖掘现象级IP,试图占据内容版权制高点,然后进行多渠道、多产品形态的售卖和变现。但现实是,最大的IP不是一部小说、一个剧本、一个故事,而是一个个的明星。一个个明星,就是一个个超级IP,自带粉丝和流量,有个好故事不如有个大牌明星。不少上市公司为此不惜血本、长袖善舞,寻求当红明星与公司的更深度捆绑。
但在一条完整的影视产业链上,如果利益分配机制过度向明星倾斜,势必会挤压产业链上其他参与者的获利空间。特别是在内容创作环节若无法形成足够的激励,则影视作品容易流于明星阵容的堆砌,金玉其表败絮其中。市场上那些故事滥俗、叙事空洞的大制作影视作品,症结即在于此。而中国市场的吊诡之处在于,尽管作品本身乏善可陈,却往往因为有当红明星的出演而屡屡创出票房佳绩。
对于明星来说,这或许是将个人商业价值提前变现的黄金时代。他们都是一群被影视公司和粉丝宠坏的人。而在一些上市公司的逻辑中,捡到皮包(明星公司)就等于捡到钱,只要抓住明星,盈利不成问题。
可这样的市场难道不是扭曲和畸形的吗?把原本分配给明星的钱更多给到内容创作者,会催生更多优质的影视IP,也会有一个更好的影视市场。
捡到皮包不等于捡到钱,才是常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