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祸起美国,之后席卷全世界的金融危机,也让不少中国企业感受到了寒冬。一些光伏企业正是在那个冬天,被欧美市场需求萎缩和贸易壁垒双重夹击,直至偃旗息鼓。
直至今日,媒体仍在以“寒冬的气息在制造业中进一步蔓延”的语句,来描述生产制造企业所面临的危机。似乎,这个漫长的所谓冬天,不仅没有迎来春天的意思,而且还会进一步降温。
但媒体的报道也不得不承认,正是“部分公司长年扩大产能所带来的资金缺口超过(公司)所能负荷的范围”,让很多企业举步维艰。
《尚书·太甲》有云:“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对于企业来说,外部经营环境的恶化,也许并不是最致命的——因为互相竞争的企业之间,外部经营环境都是相同的——如果对于一家企业来说进入了寒冬,应该是所有同行都能感受到同样的冷,就看谁的抗寒能力强了。
倒是盲目贪大求快,盲目扩大产能,盲目跨行业发展,盲目高成本融资,几乎等于饮鸩止渴,自我作践,最终滑向深渊,当然是不可避免的。
不论是华为一级供应商“福昌”的倒闭,还是投影行业明星公司“雅图”的欠薪裁员,都是企业自身发展出现问题引起的,都是企业决策者决策失误、执行偏差或者管理混乱带来的恶果——最有力的现实反驳是,并不是所有的华为供应商都倒闭了,并不是所有的投影企业都发不出工资了,同行可以继续发展,你却半途倒下,并不是冬天、春天的责任,而只不过是企业“自作孽”的必然结果。
因此,“制造业寒冬”只不过是个不折不扣的伪命题。
在自然界,四季更替是斗转星移的自然现象,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必须能够适应这种季节变换,经受住寒暑交替的环境考验。一旦不能适应,灭绝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自然界的优胜劣汰法则,在企业经营中同样适用。据美国《财富》杂志统计,美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而在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
中国每年数以百万计的企业倒闭,也怪不得经营环境,而更要从企业自身找原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究竟如何?管理有没有跟上?人才储备够不够用?绩效考核到底有没有效?……一个身体健壮的人,哪怕是大冬天也可以破冰冬泳;一个身体孱弱的病号,即使是常年住在急救病房,也逃脱不了病入膏肓的宿命。
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不能踏踏实实、稳扎稳打地做实业,可谓是最严重的“病”。不切实际地发展大跃进,不安好心地总想着上市套现,“扯虎皮拉大旗式”地“空手套白狼”(用概念融资),大多最终会陷入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境地。
个别在资本市场一夜暴富的公司和老板,等于是给实体经济做了一个坏的榜样,引诱众多蠢蠢欲动的实体经济公司走上一条不归路。
反其道而观之,正是这些数以百万计的企业倒闭,才成就了那些在大浪淘沙中胜出的成功企业。如果很多人在瞎胡闹的时候,你一步一个脚印发展自己的企业和产品,你将能抓住最好的机遇——不论春夏秋冬。
如果很多人在瞎胡闹的时候,你一步一个脚印发展自己的企业和产品,你将能抓住最好的机遇——不论春夏秋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