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玻璃缸背后的创新经济
在前不久西博会经贸科技合作大会的“智慧城市专馆”中,一台净水装置模型吸引了不少现场观众的眼球:大大的一个玻璃缸装置最上层种植着一些红掌,下面依次看上去是各类大小不同的石子(专家纠正了,这是各种基质)。而农村生活污水可以通过这一台装置,经过过滤,达到排放标准。
研发这台新型综合净水装置的爱立特生态环境科技公司已经成为杭州“智能水务”的代表。
大环境往往会催生很多行业的隐形冠军。近年来,环境治理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这些产业也连带着被看好。“我的目标是打造中国滨水生态修复与保护的首席综合运营商。”爱立特董事长刘明峰很有信心地说。
他告诉记者:“企业三年前开始转型,但我们赶上了好时机。”原先公司从事园林绿化,但他从滨水生态修复和水环境综合型治理中看到了市场,虽然只是从岸边的绿化延伸向水中,距离不远,但对人才的需求一下就提高了,科技含量也大大提升。“之前我们只需要懂园林和植物的的人才,但滨水生态修复的领域具有综合性,我们科技团队如今涉及9大学科。”
即使是做水的文章,也种类繁多。今年,浙江大地吹响“五水共治”集结号,刘明峰将自己定位到专注“大拇指”——治污水上。“我们要在这个细分市场中做精做深。”
“我现在在做杭州的一条样板河。”他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7月份爱立特“认领”了家门口的受污染河道——拱墅区赵家浜河,这条河长760多米,住在附近的居民为这条“黑臭河”而发愁。
“我设了个三年计划,今年要消除黑臭。”刘明峰说,从8月份技术团队进驻,他们立马开始截污纳管和清淤工作,并随即应用生态治理手段,到目前已经完成了70%的工程量。“接下去明年这条河水质目标将达到五类水标准,2016年努力实现可以游泳的生态河。”由一家民企认领一条河,从研发、设计、施工、投资、管养一条龙服务,这也是民营企业包干河道新模式。
他很有底气地表示,“设定了明确的治理目标,让公众来监督,可以更加明显地让大家看到河道水质的改变,对我们也是一种鞭策。”怎么来治理?这当然是个系统工程,其中还有依托水生植物治理水污染的方法,他说,水生植物治理更像是“中医治疗”,是个长期的过程。这也从一方面映射出,水治理和养护也是个可持续过程,对于企业来说,是个绿色朝阳产业。
科技转型的成绩单是抢眼的。今年1到9月,爱立特营业额和利润均同比增长30%多。行业前景也吸引了一些民间资本的关注,截至今年8月,爱立特又引入了两家PE投资,投资金额达到5000万元。
机会要给有准备的人。虽然眼下主要的业务还在浙江,但爱立特已经悄然开始全国布局。由于滨水生态修复的人才不足,他在北京、上海、江苏、深圳等地与当地高校合作,开始建立产学研的技术合作联盟,并组建院士工作站。“每个地方的植物和环境都不一样,提前进入,了解当地的情况,我们可以第一时间在那些城市开拓业务。”刘明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