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在杭州街头采访时发现,不了解高温补贴政策的劳动者并不在少数。十多位受访的户外劳动者中,有超过半数人不清楚自己拿到手的高温费究竟有多少。一些人甚至认为,没必要去计较这项补贴,太较真了万一丢掉工作就太不值得,单位多少发一些就已经很“够意思”了。
点评:高温补贴政策最早可追溯到1960年卫生部、劳动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公布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然而,这一“高龄”的政策在操作中却面临窘境。
首先是企业没有执行的积极性,也不会因此受到惩处——现在号召也好,规定也好,对如何发高温津贴、谁来发、发多少有明确界定,但不执行的惩处措施都很抽象笼统,很像严厉恫吓但没有具体操作指南。拖欠农民工工资早已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但是不发高温补贴似乎已成为全行业的潜规则。
在劳动者方面,除本身维权意识淡薄外,更重要的是维权渠道狭窄,成本高昂。现在一条明确的维权渠道是找工会与资方协商,不成功再找劳动仲裁机构裁决,而仲裁没有足够明确的法条,最终只好劝劳资双方和谐。一个可怕的现实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高温补贴没讨来,饭碗先丢了。
高温补贴是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应该得到保护。喊一千遍不如落实一次,有关方面应当真正重视高温下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及时出台具有可操作性落实条款,坚决查处一批违规典型,早日让补贴真正发到汗流浃背的劳动者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