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买车,却被一步步诱骗进精心设计的陷阱中。春节前,本报报道了杭州人童先生按揭买了辆二手卡宴,却遭遇“贷少还多”——办理按揭时明明只贷了35万元,可经过二手车商和担保公司的一番倒腾,车主最终的贷款额却成了36.9万元(详见本报2013年12月11日报道)。
该报道见报后,引起了强烈反响,“汽车路路通”维权热线,不断接到了多起类似投诉。让记者感到惊讶的是,类似的骗局,不仅出现在二手车买卖中。买新车时,受骗的人也有不少。骗子们究竟采用了什么样的骗术呢?记者的调查也许能给你提个醒。
26万元贷款
变成了29万元
“看到你们的报道,我马上去银行查自己的贷款账单。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衢州人邱先生,看到本报报道后,给我们打来了电话。2011年12月,邱先生在衢州汽车城的一家进口车专营店,购买了一辆凯迪拉克SLS轿车。新车总价37.8万元,其中26万元委托车商办理了三年期的按揭贷款。2013年12月,邱先生提前还清了所有贷款。
可是,邱先生提供给记者的银行车贷明细显示,他的实际按揭金额为29.1万元。相比之前的26万元,足足多了3.1万元!不过,由于邱先生的按揭贷款的年限较长,这多出的3.1万元,被分摊在他的月供当中——根据记者计算,若根据26万元车贷(3年期),邱先生的月供应为8000元左右;而邱先生的实际月供约8800元。每个月多还800元,放在8000元月供中并不醒目。但合在一起,邱先生的损失就大了。
记者也打电话咨询了为邱先生办理车贷的担保方——衢州安信公司。可该公司杨经理告诉记者的,又是另外一种说法。“邱先生确实贷了29万多没错。不过,其中除了26万元车贷,还有包括手续费、评估费、押金等各种费用。”杨经理表示。难道是邱先生记错了?记者又回过头打电话给邱先生。一听杨经理的说法,邱先生怒不可遏:“瞎说,这些钱我在办贷款的时候,早就以现金的方式交给他们了!”
车主和车商
谁在说谎
究竟谁在说谎?记者提出,看一看当初贷款时签的合同。可邱先生的回答,又让记者吃了一惊。“我压根没见过贷款合同!”邱先生告诉记者,办理按揭时,他从担保公司拿到的,除了用来还款的信用卡,只有一张由担保公司方面提供的“明细表”。上面除了车辆信息外,还写有贷款年限、月供额等,但唯独少了一条关键信息:那就是贷款总额。
由于邱先生买车已经超过两年,并且他已经全额还清了车贷,再加上缺少了关键的车贷合同。当初他究竟贷了多少钱,如今成了一笔糊涂账。“第一次贷款买车,什么都不懂。再加上这么大一家车行,对他们当然是很信任的。对方拿过来什么,我就乖乖签字。自己该留下哪些材料,也没有多过问,”现在想起来,邱先生也蛮后悔的,“确实太不小心了。”
记者把邱先生的情况反映给了衢州工商部门。工作人员答复说,会着手处理双方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