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在接到记者电话时,省内一家小额贷款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还在研究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会议公报。这场被全球媒体冠以中国“改革的拐点”的会议,也让站在十字路口的浙商们,有了可循的方向。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经济学院院长史晋川教授在解读公报时认为,此次三中全会在资源配置方面首提市场决定作用,对浙江的转型发展来说,更应该关注金融市场的变化。而混合所有制更加明确地出现在公报中,也意味着浙江的民营企业,在未来或许能够打破和国企合作的“玻璃天花板”。
关注金融领域市场决定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是“决定性”,而在此之前,这一提法是“基础性”。
“从基础性到决定性,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广度和深度,未来都会有相应的深化。对于浙江来说,比较重要的问题是金融体制改革。”史晋川教授分析。
“现在我们的金融市场还不是很完善,离竞争性市场还比较远。”史晋川教授认为,一个完善的竞争性的市场有两个标志,“第一,市场的进出相对来说比较自由,现在的金融市场准入很严格;第二,我们的金融市场中价格也不完善。金融市场中的价格,也就是利率,应该由市场供求关系来调整,但目前离利率自由化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几年来,浙江一直在大力推进金融业改革发展,目前浙江正进行的金融改革试点项目包括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丽水农村金融改革试点、义乌国家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等,浙江的民间资本对于进军金融业也一直在谋求新的突破。
“浙江经济一个典型的问题,是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不对称。目前的金融体系是国有或国有控股为主,而浙江实体经济是民营经济为主,金融市场是大银行为主或掌控的,而实体经济又是大量中小企业为主的,这是所有制和规模方面的双重不对称。在浙江经济转型发展中,这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其表现就是广大的中小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不能很好地得到金融市场的支持。”史晋川说。
史晋川教授分析,要让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未来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会进一步降低,利率的管制后续也会有比较大的动作。“这对浙江经济的转型发展是比较重要的。浙江的企业家们也在作准备,有些人已经准备好了。”
混合所有制打破“玻璃天花板”
对于此次三中全会公报中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陈述,史晋川教授认为,“混合所有制”提得更加明确了。
“原先我们的民营企业去参与到一些领域中,和国有企业形成混合所有制,有一个‘玻璃天花板’,就是民企不能控股,这样对民企去参与兴办混合所有制企业是非常不利的。如果只尽出资义务,没有生产经营决策权,民企必然会觉得‘不好玩’。”史晋川教授说。
事实上,这些年来,浙江民资与国企合作,已经进行了各种尝试。2003年,中国医药集团引入了民营战略投资者上海复星医药,合资成立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前者占股51%;2006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浙江民企金洲集团合作,合资成立中海石油金洲管道有限公司,金洲管道占中海金洲注册资本的49%;今年7月,金洲管道和中海油一起对中海金洲按同比例增资;2005年,华峰集团和正泰集团,也曾以参股形式参与了浙能集团一家电厂的建设。此外,在一些地方产权交易市场上,浙商也多有出手,通过与国企子公司或省级国企交易的方式进行投资合作。
史晋川教授说:“在全会之后,这个方面会有一些深化改革的措施,至少在某些行业领域,先对民资开放,民资可以达到相对控股,甚至达到绝对控股。这将调动民资进入新的产业领域,更好地形成混合所有制,给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新的空间,给民间资本提供新的投资渠道,浙商应该注意新的机会。”
“个人认为这些机会可能会较早地体现在区域性基础设施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领域,比如医疗、教育等,还有一个就是金融领域。”史晋川说。
以开放促改革 自贸区有机会
此外,“这次三中全会非常强调以开放促改革。”史晋川教授说,上海自贸区就是“以开放促改革”的标志性试验,在自贸区内强调的是金融自由化,投资贸易便利化。尽管目前负面清单还比较长,但无论如何,投资领域开放已经在向负面清单管理的方向走。
“所以,个人认为,此次三中全会之后,以开放促改革方面会有比较大的动作,在上海自贸区的发展过程中,会率先表现出来,对浙商未来的发展来说,也是比较大的机遇。”史晋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