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杭城的冷空气迟迟未至,在杭州东升服装小商品市场,宣林丽的店里和仓库里已经摆满了冬天的家居服。做批发生意的她,每年两次大规模进货都是一次现金流的大挑战。“每年到九十月份就为钱发愁,进货要先打几百万的预付款,我只能到处去催账。”不过,今年宣林丽松了一口气,因为她从杭州银行拿到了一笔小微企业贷款。这笔贷款不需要她去找熟人担保,也不用任何抵押。
众所周知,浙江是全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与之相应的是小微企业数量多、分布广。金融与经济相生相伴,浙江银行业扎根浙江市场,并在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浙江模式”。同样,越来越多的杭州银行机构把目光瞄向小微企业,并进行了从产品、服务到机构设置的种种创新。逐年加大小微企业信贷倾斜的力度,大力建设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体系,积极支持科技金融和绿色信贷,寻找还款方式、担保方式的创新突破,杭州银行机构这些努力,让小微企业的融资之路走得越来越通畅。
产品创新:打破传统联保互保模式
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和担保,一直是小微企业主贷款难的重要原因。正因为如此,杭城各家银行机构纷纷走上抵押担保的创新之路。
近日,中信银行杭州萧山支行为萧山区花卉协会15户会员企业顺利发放贷款5500万元,而这5500万元就是中信银行力推的“种子基金”。
中信银行种子基金一般由5至10家企业组团,企业按申请贷款金额的20%出资成立种子基金。银行在审查后认为企业符合授信要求的,以种子基金作为保证金,再按5倍配比信贷规模,向基金成员企业发放贷款。
基金成员只需按缴纳的基金比例为其他成员企业承担连带责任保证。这种模式稀释了担保风险,使小微企业抱团抵御风险成为可能。而宣林丽从杭州银行获得的贷款,也是一款叫“微贷保”的相似产品。“微贷保”是杭州银行今年创新推出的产品,可以帮助小微企业从银行获得融资,又不会让其卷入互保联保的漩涡。
记者了解到,多家银行针对小微企业抵押担保难,开始不断拓宽抵押资产的范围,积极拓展存货、应收账款、股权、林权等适合小微企业的抵押形式,逐步由有形财产抵押向知识产权、商誉、海域使用权、排污权等无形资产领域拓展,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推进信用贷款方式,实现由偏重于抵押贷款向抵押、信用、担保多种贷款形式转变。
服务创新:50多种还款法提供便利
对很多已经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小企业主来说,每年贷款到期时的资金周转往往是最头痛的。按照银行的老规矩,必须先还掉旧的贷款重新申请。
这个“先还后贷”还款方式,不仅让小微企业面临贷款续贷难,还会额外增加转贷成本。在浙江银监局的倡议下,不少银行也开始了新的尝试。
以工行“年审制”为例,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在贷款原期限届满前进行年审核查,通过年审的小微企业可延长贷款期限,实现直接续贷。工行浙江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就可以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到期与续贷的无缝对接,以减少不必要的转贷及因此给企业增加的负担。
记者从浙江银监局了解到,去年以来该局鼓励辖内银行机构先行先试,通过对信贷流程、信贷系统进行改造,调整借款合同相关条款,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到期与续贷的无缝对接。去年以来,各银行机构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涌现出了50多种创新的还款模式。
机构创新:专设机构服务小微企业
如果你走进渣打银行杭州城西支行办个人业务,银行工作人员会告诉你:走错门了,因为这里只为小微企业服务。据悉,这是外资银行在杭州开设的第一家小微企业专营支行。在这之前,已经有多家中资银行的小微企业专营机构成立。
以工行浙江省分行为例,该行以“三专”(专营机构、专职队伍、专属产品)为抓手,努力打造专业化经营格局,目前已经确立了由15家专业支行、101家支行级分中心和90家二级支行分中心组成的小微企业专营机构体系。
而一向以服务小微企业著称的浙商银行,构建了特色支行、专营支行、专营部门三种不同形式的小企业业务专营机构,至6月末该行专营机构达75家,占该行分支机构总数比例超过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