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光有设备资金还不行
工人技术不过关依然造不出好产品
今天,48位来自杭钢、正泰电器、青年汽车等企业的顶级技术工人从上海飞往德国法兰克福,目的地是柏林。
省政府出资,每人花费6万元-7万元,在德国待28天,希望他们能在世界制造业之都德国取回真经。
再过不久,第二批52个顶级技术工人将分别踏上美国和德国之旅——从今年起,每年100人,连续3年,政府送工人出国镀金。
工人的职业资格从低到高分作初级技工、中级技工、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五等,被派送出国的工人要么是技师要么是高级技师,俗称“金蓝领”。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说,搞转型升级,比设备和资金更缺的是技术工人。有的企业买来先进机器,但工人操作技术不过关,造出来的产品依然没改观。
浙江的技术工人有多缺?省人保厅有这样一组不完全统计的数据:大致有2000万来自本土或外省市的工人奋战在浙江制造业一线,他们中只有700万算得上技术工人,拥有高级技工、技师或高级技师头衔的不过117万,浙江企业提升产品档次,至少缺600万技术工人的帮助。
缺口600万,培训金蓝领是否显得杯水车薪?
省人保厅人士说,市场经济时代,政府不可能出钱包办企业的一切。让300位最优秀的工人出国培训,希望向全省的老板们释放一个信号:想转型升级,不光公司的高管要经常出国考察,也必须舍得花钱让一线工人出国学本事,他们是企业技术提升的基石。
今年的100位浙江金蓝领分别要学机电一体化、焊接、汽车维修、动漫制作4样本领,第一批赴德国的学员将有幸进入那个国度最大的职业教育机构柏林职业教育集团。
金蓝领单才华(浙江正特集团)
正特集团地处临海市,论技术,算得上国内遮阳伞、户外家具等高端户外用品的老大。连续8年参观在德国科隆举办的全球户外用品展会,单才华认为,在户外用品领域,浙江和德国的距离至少有10年。
遮阳伞的铝合金伞把,不是啥高科技产品,但中国造的遮阳伞伞把就是不如西方国家。
高端遮阳伞往往被放在滨海沙滩,海风海水有高腐蚀性,必须得想办法让伞把变得防腐蚀。有一道工序是把铝制伞把放在化学溶液里浸泡,这样,伞把就会被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用以抵御腐蚀。这层氧化膜怎样长得均匀、美观、厚实,化学溶液的配方以及浸泡方法很有讲究。
8年前,单才华到德国参观一家造塑料的车间,十多台塑料机,见不到一个工人,8年过去了,不需要一个工人的大型塑料车间,中国依然一个也没有。
1984年入行,今年45岁的单才华已是企业的产品设计骨干,德国之行,他最渴望的是进入行业顶尖企业的工厂,看看德国同行是怎样攻克一个个难题。“哪怕学到一星半点,回来能推广应用,都能创造不菲财富。”
金蓝领朱致挺(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个磐安小伙,15岁接触电焊,22岁成为技师,3年后,夺得杭州电焊比赛冠军,荣升高级技师,如今27岁——25岁成为电焊业顶级工人,在浙江绝无仅有,被视作电焊奇才。
不过,谈起德国的电焊技术,朱致挺满脸崇拜:同样是焊一根钢管,德国人剖开的焊接口、焊接使用的电流强度、焊接的次数都和我们不一样,那套技术焊出来的东西就是牛。比方说一根焊接过后的钢管,注明最多能承受10公斤的重量,在中国焊接出来可能真的只能承受10公斤,而德国人的东西却牢靠得多,压个20公斤的重物也没事。
用指甲钳剪指甲,碎指甲乱飞让人烦,国内却无人出招,德国人想了个办法,在指甲钳上焊接个小兜,指甲会乖乖飞入兜内。
“学做事,先学做人,德国人的严苛、专注、较真,或许会让我受益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