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馆、医院等场所也可能会“限塑”,但能限得了吗?
昨天早上,住在体育场路的刘大妈冒雨出门买菜,临走前不忘带上两个环保袋:一个放素菜,一个放荤菜。
这样的习惯,刘大妈坚持了快三年,但她却明显觉得越来越孤单,“以前菜场里还能遇到几个像我一样带着环保袋买菜的人,可现在很少见了。”
截至今年6月1日,限塑令将满三周年。官方统计数据称,超市的减少量达到2/3以上,成绩很可观。然而事实上,环顾我们身边,各种塑料袋依旧满天飞,尤其在缺乏统一收银的农贸市场、集贸市场,以及私营小店,塑料袋依旧是“免费午餐”。
商家直言,缺乏有效监管是限塑令难以执行下去的重要原因。
近日又有消息传来,国家“限塑令”将考虑扩大限制塑料袋的使用范围,餐馆、医院等场所也可能会“限塑”。对此,不少人质疑,一味地扩大限塑场所,而忽略具体监管措施,限塑令将何去何从。
华润万家每年7月至10月期间,每两周设定一天为“无袋日”。这一天,所有门店都会停止提供有偿购物袋,以号召顾客养成自带购物袋的习惯。
调 查
农贸市场塑料袋泛滥
走进屏风街农贸市场,满眼都是提着塑料袋的买菜者,白色的、透明的、深蓝色的……塑料袋的款式多种多样。
记者在屏风街农贸市场逛了一圈,只遇到一位老先生提着布制的环保袋来购物。73号摊位的摊主韩老板告诉记者,她一个摊位每天要消耗掉两三百只袋子。
谈话间,摊位前来了一个30多岁的男顾客,手上已经拎了4个袋子,每袋装的东西量不多但种类都不同,袋子上没有任何字样也没有可降解标志。“来一个甜瓜和一个葫芦。”话音刚落,韩老板就利落地称重、收款,然后分别给甜瓜和葫芦套上一个透明的塑料袋。
“我每天光透明的塑料袋就要用掉两捆,每捆袋子都有百来只。一支笋要一个袋子装,一根丝瓜又要另一个袋子装,这样袋子能少用吗?”她说,这些袋子都是免费提供给在她摊上买菜的消费者的。消费者在农贸市场一圈逛下来,往往能拿到七八只大大小小的塑料袋。
除农贸市场塑料袋大行其道外,水果摊也是“重灾区”。邵师傅开水果店已经好多年了,每天要用掉一百多只塑料袋。“以前限塑令时还好点,但也在偷偷地用,”邵师傅称偷偷用塑料袋是当时他们这行的普遍现象。这次限塑,邵师傅的水果店坚持了不到3个月。
超市有偿购物袋销量“反弹”
昨天傍晚,记者在联华庆春店的一个收银台前站了半个小时,共有20个消费者从这个收银台前走出来,其中有13个是自带环保袋,另外有2人选择不用袋子,其它5人花钱买了塑料袋。
刚开始有点不适应,”家住拱墅区的小莉介绍,由于从来没有自带环保袋的习惯,限塑令刚实施那会,挺不适应的,“去超市常常忘记带,可是超市的塑料袋太贵了,3毛钱一个,有点肉痛。”经过几次以后,小莉就“学乖”了,她特意去网上淘了一个很潮的小布袋,现在每次去超市前都不忘捎上。
但在超市的后台统计数据中,有偿购物袋的销售量却一再反弹。
一家大型超市门店负责人算了一笔物料账:三年前刚执行限塑令的半个月内,塑料购物袋的使用量下降高达80%。但随着时间推移,愿意掏钱购买塑料购物袋的顾客又开始增加,从去年6月1日至今,门店塑料购物袋的销售量相比上一年同期,增加了近40%。“撇开门店客流量增加带来的购物袋使用量增长因素外,还是有部分消费者重新依赖塑料购物袋。”门店负责人认为,限塑令在超市消费者心中的影响力正在削弱。
塑料购物袋销量反弹的同时,门店里连卷袋的使用量只见增长不见减少。“一些不舍得购买有偿购物袋的顾客,就会用连卷袋来替代,管也管不过来。”一位超市门店生鲜负责人说,虽然售货员经常会劝阻顾客,但做不到派专人盯守。
另外,记者注意到,杭城大多数超市门店已经取消了环保购物袋免费租赁服务。“租赁业务几乎已经下降到零了,加上循环使用的环保袋还需清洁,会增加人力成本,所以慢慢就停止了这一服务。”据了解,环保袋租赁业务遇冷,与卖场内不少品牌商乐意将环保袋做促销赠品有关,但时间一长,顾客对这类赠品也渐渐失去了兴趣,“很多人家里都囤了不少赠品环保袋,眼光也挑剔了不少。”一位促销员告诉记者。
声 音
小商贩:
反正无人监管跑了生意更亏
“不算其他成本,光袋子就要10多块钱。”屏风街农贸市场里以卖蔬菜为生的韩老板大吐苦水,不是他们不想实行限塑令,是消费者都不愿意使用篮子和环保袋。
“我不送袋子,就没有人来买我的菜了。”韩老板称三年前刚实行限购令那会儿效果挺好,大家都用绳子扎菜,或者用保鲜袋、可降解塑料袋。只是好景不长,不到1个月不可降解塑料袋卷土重来。
仙林苑农贸市场的71号摊主告诉记者,生意好时他们摊一天要用掉百来只塑料袋,生意不好时也要用掉几十只。“现在来买菜的人基本上没人自己带袋子的,”摊主介绍,除了大清早来买菜的老人们,已经很难寻觅到自备篮子和环保袋的人了。
限塑令为何执行不下去,农贸市场的老板们都说,市场外小商小贩们塑料袋“送得欢”,抢跑了他们的生意,只能也跟着送,“反正没人监管,跑了生意不是更亏?”
生产企业:
限塑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杭州茂达环境生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文慧说起这个执行了三年的限塑令,摇着头直说看不懂。
作为一家获得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的塑料包装袋企业,茂达主要生产部分可降解塑料袋,成立于2002年,最辉煌的时期,全杭州100多家农贸市场,80多家都到茂达拿货,企业每月营业额上百万元。随着销售量大增,成本也逐渐降低,每100只塑料袋比不可降解的只贵8毛至1元。
限塑令推出前夜,记者电话采访郭文慧时,她说限塑令的推出,让她更坚定了自己的环保梦想。
三年过去了,郭文慧却一身疲惫。“各种小作坊的有毒塑料袋又重新‘杀’回来了,即使在执行限塑令的商家,注意力也都集中在塑料袋的厚度问题上,而不关心材质本身。”
郭文慧看不懂,这个限塑令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统一塑料袋的规格厚度,还是杜绝白色污染。
贸易局:
没有执法权,只能提倡商家减少塑料袋提供
“我们没有任何处罚权,只能号召商家减少塑料袋的提供。”杭州市贸易局网点处处长吴坚并不回避无偿塑料袋重出江湖的事实。但他同时表示,贸易局仍在努力倡导减少塑料使用量,并推行可降解环保袋,尤其是对于农贸市场等零散经营场所。
据了解,市贸易局已经制订了相关的奖励措施,以引导农贸市场经营户购买可降解环保袋,“即使暂时做不到不提供塑料袋,至少是环保可降解的。”
对 策
官方:
市场“限塑”不力追究开办者责任
“农贸市场监管上确实有难度。”商务部李嘉建处长说,因为农贸市场的特殊环境,这项工作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今后还将继续加大农贸市场塑料袋使用的监管,将调研如何在农贸市场做好限塑,由于市场每个摊贩很分散,执法成本比较高,开展有一定困难,将从开办者入手,把责任落实到农贸市场、集贸市场开办者身上。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李静则表示,农贸市场执行不好,不仅仅是一个价格的问题,还有一些消费习惯、资源环境意识等问题。她透露,下一步将明确农贸市场开办者的责任,提出进行责任追究,目前正在部署对超薄塑料袋集中生产的一些地区进行专项清理。
专家:
农贸市场管不好,不如放开“限塑”
环友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废弃物管理项目负责人杨纬和认为,对于限塑应该分重点分步骤实行,像香港2009年实施限塑,首先是大型店铺、连锁店,台湾地区的限塑最开始也是把农贸市场排除在外,因为农贸市场做不到。
因此,目前中国的限塑行政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建议重点加强巩固连锁超市、大型卖场和购物中心的限塑,而对于一直难以解决的农贸市场,不妨“给予一个短期的豁免”,或者通过小范围的试点、以及一些鼓励性的措施,这样既可以避免法规长期处于无效状态,也可以把有限资源用到重点。
民间限塑小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史研究生毛达也表达了类似的意见,认为现在的政策目标稍微高了些,超出大家接受的程度,可以对管理对象区别化。
业内:
取缔超薄塑料袋厂家,研制便宜替代品
“重要的是从源头堵住超薄塑料袋的生产点,没有了这种违规塑料袋,自然商贩就没法送了。”一位管理方人士建议说。目前的现状是,一些摊贩获取塑料袋还很便宜,给使用提供了便利。
因为数量庞大的家庭作坊式的小塑料袋厂家还大量存在,如果不能得到彻底取缔,仅靠自律和在使用环节治理,就有点力不从心。而对于被取缔、实行转产的厂家,鼓励他们生产纸袋、可完全降解塑料袋等环保制品。
另一位业内人士则认为,人们依赖塑料袋已经太久,在没有其他替代品的前提下,突然停用是不可能的——这三年来的事实已经给予了证明。因此在让人们养成少使用塑料购物袋习惯的同时,加紧研发出轻巧、安全、环保的塑料袋替代品是当务之急。当然,更重要的是,这种替代品一定要便宜——否则一次一两元,由于是常用消耗品,一般老百姓根本消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