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的老人去银行存款,被驻点的保险销售人员忽悠买了保险,这样的投诉案例屡见不鲜。近日,银监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首次明文叫停银保的驻点销售。 昨日,银监会官方网站发布了有关负责人的相关答记者问。
驻点销售“误导”屡禁不止
很多人去银行存款时往往会遇到保险推销人员,个别保险推销人员故意把保险产品描述成储蓄产品,只字不提保险字眼,导致不少客户以为是银行的高收益存款或理财产品。近两年来,“存款变保险”的纠纷经常出现,其中年纪大的客户尤其容易上当。尽管监管部门三令五申规范银保销售,依然无法完全杜绝“误导”销售的出现。
昨日,银监会有关负责人指出银保合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例如,部分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过分追求业务规模指标和短期效益,存在不适当销售,将保险产品介绍成储蓄产品,误导客户,损害客户的合法权益;对投连险等复杂类保险产品在客户风险测评、投保提示、引导客户抄录有关声明等方面仍然有执行不到位的现象,客户权益保护和公众教育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上述人士解释,为解决当前商业银行网点部分销售人员流动性大等问题,防止由于片面追求短期收益而引发销售误导,损害客户利益,影响商业银行正常经营,《通知》对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销售人员资质提出了要求。
《通知》中明确要求商业银行不得误导销售,多处强调了商业银行合规销售的责任。强调应向客户明示销售的是保险产品,向客户说明保险产品的经营主体是保险公司,如实提示保险产品的特点和风险;应告知客户保险产品的犹豫期、保险责任、电话回访、费用扣除、退保费用等重要事项;不得以中奖、抽奖、回扣或者送实物、保险等方式进行误导销售等。商业银行通过电话向客户销售保险产品的,应先征得客户同意,明确告知客户销售的是保险产品,销售过程应全程录音并妥善保存。
具体来说,要求通过商业银行网点直接向客户销售保险产品的人员,应是持有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的银行销售人员,商业银行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商业银行每个网点原则上只能与不超过3家保险公司开展合作,销售合作公司的保险产品,如超过 3家,应坚持审慎经营,并向当地银监会派出机构报告。商业银行应尽量实现系统出单和系统管控,减少操作风险,不能通过信息系统实现销售管理的,应加快信息系统开发,尽快满足相关监管要求等。
不过,昨日,浙江银监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尚未收到这份文件。杭城多家银行也表示尚未接到文件。
“这个事情已经传了一段日子,具体怎么执行要等文件收到以后再说。”杭州一家银行个金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叫停银保驻点销售对银行和保险公司都会带来影响,银行的银保中间业务收入肯定会因此下降。
记者了解到,银保业务是不少保险公司的主要保费来源。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全国人身险保费收入5980.71亿元,其中来自银保渠道(含邮政)的保费为2599.09亿元,占比43%,银行获得佣金收入89.78亿元。
银保模式可能回归传统
主打银保业务的新华人寿在杭州拥有近280人的银保队伍,银保驻点销售被叫停后,这支队伍不得不面临转型。
新华人寿杭州银保部总经理司广臣告诉记者,总公司已经在研究应对措施,银保业务在初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现有银保业务可能也需要转型。
“如果这个规定严格执行,以后银保的销售模式可能要回到传统的方式。”司广臣说,在2008年前,银保销售的模式主要依赖银行柜面工作人员,保险公司的银保专职人员负责销售支持,在银行需要的时候才会赶去银行,而且一个银保专职人员往往要负责多个银行网点。而现有的银保人员驻点销售的模式是从2008年发展起来。因为保险销售具有一定相对专业性,银行柜面工作人员对保险产品的了解往往不够深入详细。
回归传统模式后,保险公司将需要对合作银行的柜面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但是不少银行人士并不看好传统的合作模式。一位银行业内人士称,目前银行柜面人员需要了解的产品太多了,包括众多银行理财产品和基金等产品,如果还要担负起保险这个产品的销售,对柜面人员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何况这几年对保险销售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了。
上述《通知》也明确,不反对保险公司仍然有专门的银保专管员为商业银行提供业务培训、单证交换、协助保单满期给付、协助期缴业务续期收费、共同做好投诉与争议的处理等相关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