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 慢读杭州
 
 
正午的诗神
2019-01-11 14:06:13杭州网


写下来,如果你能在你最后的贝壳上写下 那日子那名字那地方 并把它抛入大海

1,

《正午的诗神》 沈苇/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年10月第1版

奥·埃·曼德尔斯塔姆:

黄金在天空舞蹈

黄金在天空舞蹈,

命令我歌唱

诗人不得不歌唱,因为黄金在天空舞蹈——这就是指令,这就是命运。歌唱,就像荆棘鸟让荆棘之刺扎进胸膛和心脏,用最后的力气歌唱,直到鲜血流尽,直到死亡夺走生命。

奥西普·埃米里耶维奇·曼德尔斯塔姆就是这样一只诗歌中的荆棘鸟。

或者,一只燕子。

在他的诗中,不断地出现神秘燕子的形象——用剪短的翅膀在影子宫殿扑动的瞎燕,衔着冥河一根青枝的死燕子,以及四天四夜飞过沙漠翅膀不沾一点水的燕群……燕子用它瘦小的身体和悲剧化的形象,运载着流逝的时间和天空的重负,它来自远方,穿越虚无,报告春天和死亡的音讯。

曼德尔斯塔姆出生于华沙一个犹太商人家庭。1913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石头》,奠定了他的诗人地位。1922年出版第二本诗集《忧伤集》。1925年出版自传体随笔《时代的喧嚣》,与帕斯捷尔纳克的《安全保护证》一起被誉为俄罗斯“白银时代”最出色的两本自传。

曼德尔斯塔姆的性格中,有善良、天真、孩子气的一面,也有任性、怪癖、暴烈的一面,他得罪了不少人,许多人都不容忍他。在自传《时代的喧嚣》中,曼德尔斯塔姆写道:“野兽不应该为自己的毛皮而感到羞愧。黑夜为它镶边,冬季为它穿衣。文学,就是一头野兽、一阵穿堂风。就是黑夜和冬。”

曼德尔斯塔姆从心灵深处取出了金字塔。这是他自己的金字塔,耗尽一生劳役而建成。

2,

切斯瓦夫·米沃什:

凝望地狱的花朵

我坐着,一个灵巧而愤怒的诗人,

眼睛斜视,满怀恶意。

手中,掂量着笔,

我密谋复仇。

1968年,米沃什写过一本自传——《另一个欧洲》。他认为存在两个欧洲,自己是“另一个欧洲”(东欧)的孩子,命定要坠入二十世纪的“黑暗中心”。他出生于“另一个欧洲”——波罗的海沿岸的小国立陶宛。由于当时立陶宛归人波兰版图,米沃什又一直用波兰语写作,因此他是一个波兰诗人,而非立陶宛诗人。

在立陶宛首都维尔诺(犹太人称它为“北方的耶路撒冷”),米沃什接受了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学生时代,他读到了一套波兰出版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丛书”,其中19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骑鹅历险记》一书对他启发很大,直接影响了他的诗歌观念。主人公尼尔斯骑鹅在天空飞翔,时高时低,既俯视地球又仔细地观察它。这一双重眼界成为诗人职业的隐喻。这正如米沃什后来一方面说距离是美的灵魂,另一方面又强调要对现实进行热情追踪并了解全部的现实。

1987年,米沃什在接受法国《文学杂志》的提问“对你来说什么是重要的事情”时回答:“在我的作品中,我首先试图叙述引起我怜悯的事物的重要性;当然,这是从尊敬、虔诚、热爱的意义上谈论怜悯的。我非常看重这一点。比如说,确定一片面包、一把刀子的存在同样是一种怜悯。我所谈论的怜悯,是对于存在的事物的怜悯。”

关于怜悯,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亚也有过精彩的论述:“世上的一切,包括人、动物和石头,都应该受到同情,‘犯人值得怜悯,铁门更值得怜悯’(雨果)。要为恶心的癞蛤蟆,为肮脏的蜘蛛,为蠕动的虫子而哭泣。他们都在向上帝赎罪,最终也都会被上帝宽恕。”

怜悯之心使米沃什既没有像金斯伯格一样嚎叫,又没有像蒙塔莱那样成为一个悲观主义者,更没有滑入虚无、荒诞和梦魇的泥淖。这并不意味着诗人的妥协,不再发出愤怒和抗议之声,而是——声音中出现了另一种声音:对“现实”表示尊重,将这个充满恐惧和危险的时代视作人类上升到一个新高度之前经历阵痛的一个必要阶段,追寻意义和真理,以明朗、克制的心态迎向希望的曙光。

米沃什十分喜欢十九世纪初日本俳句诗人小林一茶的诗句:“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走在地狱的屋顶/凝望着花朵。”他正是这样一位在地狱凝望花朵的诗人。

3,

埃兹拉·庞德:

诗歌的金字塔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意大利。比萨郊外劳改培训中心。

一位红胡子诗人坐在一个几乎露天的大铁笼里,有时候读几段孔子的语录陷入沉思,有时整理整理蓬乱的胡子,大部分时间则静坐,望着尘土飞扬的大路上的行人、吉普车或者偶尔走过的一头白牛,望着一群燕子停在铁丝上——他把它们笔成乐谱上的音符。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

在比萨监狱的帐篷里,庞德除了研读随身携带的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四书”,尤其是《论语》,庞德后来说是这本“圣经”救了他,使他免予精神崩溃。

囚禁没有妨碍诗人的创造力,帐篷成了想象力驰骋的天空;“灵魂的美妙夜晚来自帐篷,泰山下”,庞德把比萨监狱附近的一座小山比成中国的圣山——泰山。

他不知疲倦地致力于建立文学新秩序,是一个大胆的诗歌革新者、论战先锋和改变文学信仰的布道者。1913年他提出了著名的意象主义三点纲领:直接处理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的“事物”;绝对不用任何无助于呈现的词;诗歌的节奏要依照音乐的旋律,而不是依照节拍器的机械重复。这一纲领影响了大批诗人,推动英美诗歌从后期维多利亚风格向现代主义转变。他本人的创作实践也忠实体现了这一主张。《地铁车站》一诗只有短短两行,被誉为意象派的压卷之作——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意象叠加的手法使这首诗如日本俳句和中国古诗般精妙绝伦,在瞬间中表现了理智与情感的突然解放,在诗歌质地上达到了庞德自己所要求的“光线硬朗,轮廓清晰”。

4,

德里克·沃尔科特:

被分割的孩子

你会重新爱上那个曾经是你的陌生人

拿出红酒。奉上面包。把你的心归还给

它自己,给那个爱了你一生的

而被你因另一个人而忽视

却始终了你于心的陌生人

西印度洋群岛像一颗颗美丽的宝石,镶嵌在碧波荡漾的加勒比海。199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诗人德里克·沃尔科特就出生在其中安的列斯群岛的圣卢西亚岛上。该岛总面积600多平方公里,人口不足12万,是多种族聚居、多文化糅杂的一个地方,1979年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沃尔科特的血管里同时流淌着非洲和欧洲两种血液,这种混血身份常常使沃尔科特感到矛盾和困惑。混血,也同时意味着不合法、没根没底、无本无源和“无种族”。所以他自称是一个“被分割的孩子,生错肤色”,并宣布“现在我没有民族,只有想象力”。

沃尔科特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熟谙标准英语的内在魔力,又将加勒比地区地方英语的活力注入其中。他的风格呈现出复杂与清澈、晓易与深奥、美与力的有机结合和微妙平衡。他说:“什么是我的领域?16世纪晚期。”他指的是莎士比亚,他从莎士比亚身上学到的是华美又朴素的风格、抒情与叙事结合的手法和宏伟壮丽的激情。

沃尔科特将诗歌定义为“追求完美时流淌的汗水。”他说这汗水要像塑像额头的雨滴那么清新,把自然和大理石加以结合,它“不是在冷若冰霜的大理石上进行传统雕塑时所流的汗水,而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元素,雨和盐的凝聚。”

沃尔科特最后形象地说,诗歌创作“正像一个珍惜我们这地区平凡生活的孩子,他打开练习本,在上面规规矩矩地按照格式,谱写着诗章,这些诗章也许恰好是一个因无名而有福的岛屿上那些山头的光明”。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    编辑:钟一鸣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
     图库
雪博会 夜“...
南京长江大桥...
“高墙”内见...
全球迎新
武林之夜•中...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新闻 城市 经济 社会
大快人心!杭州某威胁业主、强迫交易的小区
杭州一老人连发两封感谢信 指明要找一名“
卖房赔偿 杭州城西5死7伤交通肇事案开庭
下城区体育场中心完成改造升级 细节处让市
2018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出炉 顺风
“店小二”“快递哥”宁波两警官“最多跑一
公安部为浙江公安交管部门“最多跑一次”改
大连海事局查处一起内贸危险货物谎报案件
女孩网曝母亲住院遭猥亵殴打 涉案男子已被
买了一双20元的鞋 商家却误操作转入2.

第二届埃及中国投资...

第43届葡萄牙时装...

大草坪露天舞台演绎...

刘杰携《宝贝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