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慢读杭州
 
 
世事沧桑话大江
2017-06-23 13:46:39 杭州网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杨慎《临江仙》)

    这条江历尽沧桑,这条江饱谙世事,它是我们的母亲河,也是我们这片土地上的人勇立潮头的见证。

    它的故事,我们叙述,我们也倾听,在本报历年的《城纪》中,关于钱塘江的故事犹如散落的流沙,又聚沙成塔,为我们勾勒了这一江春水的肖像:它奔腾、它咆哮,它也有迟滞、壅塞,但从不缺席。

    从它的今天,我们回望它的过去;从它的过去,我们看见未来。站在岸边,它是一条时间之河,它也是未来之河。

    南星古桥记事

    (2006.11.15)

    大江上游有一去处称为“梅岭”,凡南方八省货物进出,都在这里转江道。民间运力多以排筏为主,先将26根原木齐齐用藤扎了,称为一甲,再将数甲连成一排,约20丈长,然后十排串成长列。趁上游支流涨水时,放排顺江而下,直达柳浦码头。(古时,江水宽至馒头山脚,柳蒲即山脚古渡,北宋之前,南星桥一带都叫柳蒲码头。)

    遥望辽阔江面水汽蒸腾,云遮雾罩,浩荡排筏忽隐忽现,眨眼已到跟前。那驾驭排筏横端丈八铜头钩篙稳立筏上,如雕像一般的,便是筏哥。

    筏哥都是身高膀圆水性娴熟之人。上了岸,先是去各自商行交差,然后照订单,在市上要货。接着押着货包,搭乘班船去梅岭,挣些脚力铜钿。

    到了中秋夜,十余里长的江岸,早有人家摆下了桌凳,灯笼下,石榴、月饼和黄酒是少不了的。凤凰山皇城里,也宫灯高挂一片通明,天子与子民要共同赏月。沿途,民间乐手拉开摊子,唢呐锣鼓和丝弦班子杂陈助兴。

    最热闹的却是放“一点红灯”,这是祭祀潮神伍子胥的。天黑了,香烛铺老板就令手下将库存的贡烛全都抬到江边。祭台上巨烛高烧香烟缭绕,姑娘们将贡烛在火把上点燃,倒几滴烛泪在羊皮纸莲托上,把贡烛粘上,小心递出去。早有人站在齐腰深水中,将小红灯接了,稳稳放在水面上。

    江水静静流淌,一时间,几十万盏小灯在江面上漂浮,染得江水泛红光。一轮金黄色的圆月冉冉升起,和繁星、浮云一起倒映江中,水天一色,如同仙境一般。

    八月·钱塘江边 晒盐人

    (2009.8.24)

    盐是好东西。对于普通人,盐是生活的调料,没有盐,日子会变得寡淡而病态。对于晒盐人,盐就是生活本身。沈金水是个晒盐人,这些盐板上的收成,会被换成米、换成钱、换成零零碎碎的日常生活。当然,晒盐人沈金水不会去想盐与生活的关系,他只知道,在太阳升高前,他要给所有的盐板都加好卤水。

    盐板很多,一溜数十块,如果日头好,一块盐板一天能收八斤盐,数十块盐板,能收三四百斤盐。盐分四等,按好的算,一百斤盐能换两块二,一天的收成,就不少的。

    六十多年前这个初夏的早晨,有四百多户盐民,两千多个晒盐人,在这片钱塘江的滩涂上,一起醒了过来。于是整个滩涂,也醒了过来。在微明的天光中,热热闹闹地,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头蓬盐场旧址位于钱塘江南岸,与江北海盐隔江对望,现称萧山区义蓬镇南沙村,头蓬老街以东,南沙大堤以北,从萧山国际机场东大门一直往北,约五公里处。

    如今,曾经的荒滩上,绿意葱郁,花红柳绿,没有咸土,也没有潮水。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萧山大举围垦,潮水已被拒在十里之外。如不经老人指点,外人绝难想象,这里曾经是荒滩盐场。只有那些堆过咸泥的坨头,土地的咸分仍未完全消除,可以看到一大圈毛豆,长得黄而矮小,如果俯瞰,像敲在沙地上的一个硕大的印章。唯此,方可确信,有些热火朝天的场景,曾经在此生动上演。

    钱塘江上最后的渡口

    (2010.6.24)

    一条大河横阻面前,若是没有渡船,便只有望江兴叹。

    2200年前,钱塘江面比今天更宽,波浪滔天,即便是身贵九极的秦始皇,面对钱塘江的滔天波浪,也只有徒叹奈何。而倘秦皇有闲心,大约也会发一句感慨:人在大自然面前,是何等渺小啊。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十月,秦皇沿水路而下,南巡到会稽祭奠大禹。这事,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记载的:“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

    据说,秦始皇因“水波恶”,渡钱塘江的地点在今富阳市金桥乡秦桥村附近,距杭州城区往上游60多公里处。

    而在今日,杭州的宝石山上还有一块著名的“缆船石”,据说也与此有关——当时,秦皇遇到狂风暴雨,为了抵御恶浪,暂将船停泊在宝石山下,把船的缆绳系在这块大石头上。

    “袁浦渡”便是留存下来的古渡之一。此渡地处杭州西南郊刘张村,钱塘江北岸,江对面,是萧山区的闻堰镇。

    袁浦这边地理位置偏僻,经济落后,但舟渡交通一直较为繁忙。从江对面萧山闻堰渡江到杭州,前往转塘、留下甚至安徽等地,或是继续走钱塘江水路,南行到其上游的严州(今建德)、婺州(今金华)、衢州等地——择道袁浦是最为便利的方式,袁浦渡之重要,可见一斑。

    海潮寺

    (2013.11.3)

    四十五前,常常是夏日,笔者总会从河坊街走望江门外直街,穿过海潮橡胶厂,到现在的秋涛路——当年窄窄的坡堤。灰黄的沙滩就在脚下,连接茫茫江水。往往下午,浑黄的潮水涌来,席滩而坐的泳装并不合身的男女,狼狈百出,尖叫如唳。

    如今,江水已被1.5公里外的大堤阻挡。曾经芦草纵横的滩涂,高楼拔起。八十多年前,从钱塘江上游来的上八府乡人,健在的也已不多。他们大多也是在海潮寺码头上的岸。当年,在江流中漂泊多日的他们,举目看到海潮寺大殿,几乎就是生的希望。

    海潮寺码头古称“七甲渡”。在1929年三廊庙修建长长的栈桥码头之前,清河坊的宓大昌旱烟店门前,每日挂有钱江义渡局的告示,告知今日过江轮渡的地点,在三廊庙码头(南星桥)上船渡江,还是望江门外海潮寺码头。因为每逢江水上涨,连三廊庙都会淹没;而海潮寺前,江滩开阔,水流平缓。直到1929年三廊庙修建了长长栈桥,一直伸到江中。

    钱塘江上的渔佬儿

    (2014.7.20)

    渔佬儿对捕鱼有瘾头,尤其是晓得有鱼不去捕,蛮难过的。手痒,心痒,免不了要下江去。71岁的戴师傅捕了五十多年的鱼,有时空落来到江边走走,看看潮水,灵灵市面,每到刀鱼季节,不管有没有鱼,他都会放一只小船下江去过过瘾。

    戴师傅开始捕鱼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捕鱼都是小船,90厘米宽,500厘米长,40厘米高。一只船两个人,一个人划桨,一人在船头理网、撒网。船小连人带鱼载重不能超过500斤。风急浪大的时候,小船危险性就大,所以肯下江去打鱼的人都是苦出身,家里殷实点的一般都不肯去冒这个险。

    上世纪六十年代做一条这样的小船要八天,工钱十元,加上三分之一立方的木板,只要二三十元钱就可搞定。同样的小船,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要价是两百元。

    1969年杨公村成立渔业队,集体捕鱼,用的还是小船。1981年,转为个人承包。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政府规定没有捕捞许可证不能随便捕鱼,杨公村领到88本执照,分到了88户人家手中。

    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小船渐渐为机动船替代,村里人开始买三匹马力和五匹马力的机动船,载重量约三吨,大约五千元左右。到2005年,村里有人买了十二匹马力的船,大船可以去更远的地方,出门一趟总要五六天。

    彭埠,系在高速出口处的乡愁

    (2016.5.27)

    如果我们能够追本溯源,彭埠,应该是钱塘江边的一个小码头,而当时聚集在这个码头周边的应该是彭氏的家族。

    彭埠最早见诸史书是南宋的《咸淳临安志》,《杭州府志》上则有彭家埠市的记载。早先的彭埠,地处城东边缘,后随着钱塘江河道南移,城东大片滩涂渐成沃土良田,农桑兴旺,人烟稠密,彭埠也发展成一个商贸集市。一条老街,浓缩了千百年来的市井、民生以及人文积淀。早几年我们还能看到老街,后来为了建设铁路东站枢纽工程,彭埠老街被整体拆迁。

    传说乾隆下江南时,从庆春门外景芳出发,沿着里海塘去海宁。在快到云峰与章家坝接壤处的小桥边时,远处出现一座高高耸起的石质建筑,下人回报说前方是一水闸,名曰青龙闸,乾隆一听龙颜大变:闸和铡谐音,皇帝乃真龙天子,今日若过青龙闸,肯定不吉利。于是当即吩咐改道。

    文武百官动用了当地百姓,从里海塘落塘往东南方向,穿过桑园、沙地,筑起了五马并驰的临时大道。乾隆沿着这条新铺的大道绕过了青龙闸,再上里海塘一路往海宁而去,这条专门开辟的沙地大道就被称为了御道。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李郁葱    编辑:钟一鸣    
     图库
深山中的藏寨秘境
“天空之眼”瞰大连
人生璀璨如烟火
斗艳赛马会
《深夜食堂》口碑扑街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新闻 城市 经济 社会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新探索 未来解决纠纷可以...
·浙江五年审结毒品犯罪案31240件 居全国第三位
·杭州蓝色钱江火灾系人为 事主家保姆有重大嫌疑
·探访杭州市强制隔离戒毒所
·纪录片《中国茶:东方神药》获69届美国电视 ...
·城管委征集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口号 录用有奖励
·2017全球私募基金西湖峰会6月24日在杭召开
·男子咳嗽十多年不见好 竟是一支哨子卡气管
·男子深夜“大闹”地铁站 砸坏票亭称“找水喝”
·“绝命毒师”案宣判7人均获刑 两名制毒师被 ...

夏至音乐日盛夏开启

“最强泥人”障碍 ...

《葛蓓莉娅》拉开帷幕

张馨予工作室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