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项最新改革举措公布!今后在杭州开办企业更为便利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07-24 08:23   

杭州发布 市市场监管局

昨天,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辉煌70年”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主题是:辉煌70年•杭州商事制度改革历程暨新一轮改革举措。一起去看看有哪些改革新措施出台。

商事制度改革“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商事登记起步探索时期(1978-1993)。正是在这一时期,娃哈哈的前身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成立,杭州传化化学制品有限公司诞生,中国(杭州)青春宝集团公司成功组建,万向的前身萧山万向节厂正式改名……民营经济在杭州这片土地悄悄萌芽。

第二个阶段

商事登记发展规范时期(1994-2012)。在该时期,杭州市不断规范完善商事登记制度,有力助推社会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快速发展,阿里巴巴、海康威视、贝达药业等优秀企业在这一时期纷纷涌现。

第三个阶段

商事登记深化改革时期(2013至今)。这个时期,大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在注册资本实缴改为认缴后,又先后出台“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企业年检改为企业年报、实行多证合一和信息共享、大幅放宽外资准入、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法定公示制度、强化以“双随机、一公开”为重点的事中事后监管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有力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推动新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这一时期的代表企业蚂蚁金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独角兽公司。

改革实现了“五个转变”

通过推广应用商事登记“一网通”,实现全市企业开办“一日结”,深化企业简易注销登记“一次办”,强化部门协同事中事后“一网管”,商事制度改革实现了“五个转变”:

从市场主体发展来看,实现了从温和“渐进式”增长到“井喷式”持续激增。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121.4万户,较1983年底增长28倍;特别是自2014年以来年均增幅达14.2%,较前期平均增幅高出50%以上。其中企业总量达63.3万户,在市场主体总量占比从1993年的40.1%提高到目前的52.1%,市场主体结构发生质的转变;目前全市每千人企业拥有数为64.6户,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一倍以上,并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从民营经济成长来看,实现了从草根“游击队”到支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自改革开放,特别自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我市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小微企业创造活力充分迸发。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民营经济(私营内资企业)达58.5万户,在企业总量的占比从1993年的3.4%提高到目前的92.4%;其中民营经济小微企业56.7万户,占比达96.9%。在2018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杭州有36家企业入围,连续16次蝉联全国城市第一。

从产业行业特点来看,实现了从传统经济布局到新业态、新经济的蓬勃发展。今年6月底,分布在第一、二、三产业的内资企业中,第三产业共有52.9万户,占比达84.9%,较10年前上升20.9个百分点,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其中信息、软件、科研技术服务业等新型企业发展尤为强劲,目前共有13万户,在企业占比达20.6%。同时随着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深入应用,催动电子商务、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等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全面繁荣。

从商事登记服务来看,实现从管理者思维到服务者“店小二”的理念转变。按照“一件事”标准大力推行“店小二”式精准服务模式,先后出台局所一体化、容缺受理、银行代办、下班延时及午间服务、证照快递免费送达等创新服务举措,并建立商事登记自助服务区,形成“导办、咨询、宣传、指导、帮办”五位一体的综合功能,大力推行“五加二”审批服务,显著提升群众企业办事的满意度、获得感。

从市场监管模式来看,实现了从单兵作战到协同监管的模式转变。目前依托“杭州市企业信用联动监管平台”共归集全市市场主体信息1.3亿条,推行信用分类监管,加快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截至今年6月底,共提示、警示、限制企业3.8万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8.2万家,严重失信企业4047家,拦截“老赖”各类任职2674人次,有效倒逼企业诚信经营、自律成习。

来源:杭州发布  作者:市市场监管局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昨天,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辉煌70年”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主题是:辉煌70年•杭州商事制度改革历程暨新一轮改革举措。一起去看看有哪些改革新措施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