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 记者 范昱
说起与京杭大运河的情缘,最早源于大学时代的一次春游。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个早春二月,我与杭州大学政治系七九级的48位同学一起乘上了停靠在武林门轮船码头的“天堂号”游船,前往苏州踏青。在游船上,我有幸结识了“天堂号”船长王保国,他的奋发成才和自励经历至今让我感动于怀。
1972年,16岁的王保国初中毕业后离开故乡绍兴到杭州,一路闯荡始终没离开大运河。他当过售票员、炊事员,也做过装卸工、机帆手,后因工作出色,成为了苏杭运河旅游第一船——“天堂号”客轮的船长。多年辛勤的汗水与踏实奉献,也让他一步步成为浙江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古老的大运河,见证了他人生成长的每一个脚印。
来到“天堂号”的客厅,我迎面看到船舱里悬挂的几十面锦旗。王保国介绍,大运河既是杭州连接八方的水陆通道,又是四海客人见证杭州风貌的流动窗口。十多年来,船上的18名船员共运载了260多万游客,没有发生过一例顾客投诉。翻开挂在船舷旁的《航班日记》,跳河救人、帮贫扶困、送还失物……桩桩好事,不胜枚举。抬眼望去,共青团中央授予的“青年文明号”、交通部颁发的“三星级文明客船”,林林总总的奖牌和锦旗记载着大运河上发生的一件件感人故事。
今年五一假期,我带孩子到拱宸桥游玩,偶遇了一位在运河畔居住了近一个世纪的“运河老人”。
晨曦下,拱宸桥旁的小河直街显得静谧与安宁,九旬老人金凤仙就住在这里的一个幽静小巷里。95岁高龄的她,除了有点耳背之外,其余都很好:脸色红润,说话吐字清晰,十分健朗。意外的是,老人居然能握笔稳稳地写下自己的名字,笔画圆润,字迹端正,据家人说她至今还能打得一手好算盘。
回首大运河的历史,老人的话匣子里多了许多今人难得再见的运河旧画。她说,以前的拱宸桥一带属杭州的繁华市井,商贾云集。来自苏州、绍兴、湖州、嘉兴等地的商船汇集运河码头,饭店、酒楼、茶馆比比皆是。
运河船长、耄耋老者,见证了大运河过去的不同风情与图景。实在令人回味!
而于我自己,多少年来,在我心目中,古老运河的阵阵波涛如同慈母吟唱的悠悠童谣,运河中穿梭往来的点点船帆常常浮现在脑海里。
人到中年,我多么渴望与大运河来一次永久的“零距离接触”。现今,我终于在这条开凿了1400年的母亲河畔长住下来,如同慈儿伴母,在那里安下一张安静的书桌,枕着大运河的古韵和波涛,亲闻、亲见、亲历新时代杭州建设“独具韵味,别样精彩”的东方名城的新故事、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