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昨晚8点07分开往慈溪的班车驶出,陪伴杭城31年的汽车南站结束历史使命
钱江晚报 记者 孙燕 通讯员 张红卫/文 林云龙/摄
于业侠在安检,送走最后一批旅客。
候车大厅里,有些游客还不知道汽车南站要搬了。
周末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
这是如常的一天,杭州汽车南站,人群依然三三两两。
跟往常一样,大家依然重复着那些重复了千万遍的动作——售票员打开售票窗,向外张望;安检员拿上手持安检仪,启动了安检机;司机打开车门,等待着第一波旅客的到来……
对习惯了在这值守的人们来说,这是这里的最后一班岗。今天,900米外,汽车南站过渡站将正式启动。
这也是使用了31年后旧汽车南站的最后一天。对于所有在汽车南站进出过的人们来说,这是一次集体告别。
从窗口到大厅,从业务室到小卖部
离愁别绪一点一点蔓延
6点不到,许潮红打开售票窗。这几年,汽车票实现了网购,售票大厅也装上了自助售票机,但是人工窗口还是少不了。
第一位旅客来了,他要买一张前往桐庐的车票。“没带小孩吧。”许潮红习惯性地问道,然后接过现金。
门口的服务台前,45岁的沈芳芳站在窗口,接待着旅客的咨询。
1991年,她进入杭州长运,见证了两个站的变迁。“之前我在汽车东站,后来东站搬走了,我也离开了那里,去了客运中心站。2010年我来到汽车南站,一干就是9年,没想到,要经历第二次离别。” 沈芳芳平静地说。
进门安检口,四十出头的于业侠正在登记危险物品,边上一条拉布拉多犬慵懒地伏在地上休息。
她在这里干了一年多时间,对过安检门的旅客用手持安检仪进行检查,发现有打火机之类的危险物品,要没收并进行登记。“今天,我要在晚上8点20分这里结束营业后下班,送走最后一批旅客。”于业侠说。
李金秀在候车大厅等车。她是甘肃人,家在缙云,平时在杭州打工。孩子放暑假,她一起回去陪一阵。“我不知道汽车南站要搬了。”李金秀说,她经常会在汽车南站坐车,因为方便,车子能直接到家门口——壶镇。这几年,虽然开通了高铁,她还是喜欢坐大巴。“高铁票不好买,还不能直接到家,还是坐汽车好。”李金秀说。听说以后要去其他车站坐车,她有点惆怅:10多年在这里坐车,有哪些班次,有哪些公交,已经如数家珍,换个车站还真不习惯。
候车大厅里,来自河南的杨世军、陈俊英夫妇经营的小卖部开着。三个煮锅里,玉米、粽子都卖空了,只剩下一只煮锅里还插着满满的豆腐干串,边上的烤肠架也空了。放眼望去,整个小卖部东西已经不多。“我们做完今天,就不干了。”陈俊英说,在这里做了两年多,生意一般。傍晚5点30分,他们收摊,带走未卖完的食品,“送给亲戚朋友吃。”杭州是他们人生的一站,下一站夫妻俩准备去昆明,改行做蔬菜生意。
候车大厅中央,陈大姐正坐在补票柜台。18岁时她来到这里,做过售票,去过行包房,现在来到了补票处。今年她刚好50岁,“年底我就要退休了。”她感慨道,“我不想它搬走。”这里见证了她的青春,她也见证了南站31年的变迁。以前,旅客一年比一年多,逐年递增。近几年,旅客少了,平时来坐车的多是老年人、学生。
7月1日,她也要跟着车站去到不远处。“虽然换了地方,还好同事们还在一起。”陈大姐说。
南站业务室里,36岁的翁树忠是个老业务员,在南站工作已经17年。他做过售票员、检票员、调度,“那时候人流逐年递增,车辆更新非常快,从20多座到37座再到45座,现在已经是50座的车了。”翁树忠介绍,现在,长运除了客运,还有旅游车、包车、厂班车、公务用车等等,业务面更广。
检票口,35岁的王薇几乎没停过,昨天从早到晚,她要检票55班次左右。这边刚检完去绍兴的客人,那边去磐安的旅客又在检票口排队了。
“阿姨,6号检票口在哪里?”王薇耐心地告诉这位看上去年纪比她还大的旅客。她笑着说,有些年纪大的旅客觉得阿姨是尊称,“其实喊什么都有,还有人喊我老板娘。”
工作12年,她说自己因为站久了,稍稍有点静脉曲张。两班间有一点空隙时间,她就会进休息室喝口水坐一会儿。
迎来送往,晚上8点07分,送别杭州汽车南站最后一趟开往慈溪的班车,然后关掉最后一个检票口,结束它的历史使命。
7月1日起,他们将在不远处的秋涛路255号,与大家再次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