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讯(记者 王然 通讯员 王芳露)“赵奶奶,你站起来绕那个小柱子,走一圈试试。”“俞爷爷,您卧床休养多久了,髋关节恢复得怎样?”近日,西湖区西溪街道为筛选出的1100多名高龄老人进行了上门身体评估。
2019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探索推进康养联合体系建设;3月27日,省民政厅组织召开“加快推进康养体系建设”研究课题部署会。杭州市西湖区成为此项工作的试点之一,落地在西溪街道和三墩镇具体开展。
建立康养体系从细致评估开始
家住西溪街道文锦社区的赵娥英今年87岁。本周四,社工带着来自浙江医院的医务人员前往评估时,她恰巧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打麻将。一听说要检查身体了,她立马拄着拐杖从牌桌上站了起来。
评估员拿出量表,在赵奶奶的家门口对她的基本健康状况、基本能力、体适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睡眠质量、营养逐条问询和测试。“我晚上睡觉有时脚会抽筋,要起夜3次。”在评估员的耐心引导下,赵奶奶如实说出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
当天,有五组医务人员前往37户老人家展开身体和精神状况的测评。据悉,除了上门评估,街道还在西溪国医馆设置了定点评估处。浙江医院团队兵分多路,将在两周内完成第一步的健康评估和数据采集工作。
此外,西溪街道还与浙大心理学系达成校地合作关系,以老年人普遍的睡眠质量弱和记忆力衰退着手,进行早期心理行为干预,打造“身心康养”体系。
享受家门口的康复养老服务
在9064养老格局下,九成以上老人选择居家养老,能在养老机构或是医疗机构接受专业康复的老年人非常有限。西湖区民政局局长李建群指出:“杭州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等‘四化叠加’趋势越发显著。面对身体机能的逐渐退化,居家康复养老的需求十分强烈。”
以西溪街道为例,该辖区有常住居民7.89万人,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7万,80岁以上老年人口3776人,90岁以上、100岁以上高龄老人分别为484人和6人,是西湖区老年人最集中、最长寿的街道。其中,失能、半失能、失智等有康复需求老人达1150余人。
据悉,完成评估摸底后,西溪街道将划分出轻度、中度和重度康复等级,并制定相应的康复方案。康复等级轻度的老人可上社区、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西溪国医馆进行康复;中度的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上门专业服务;重度的则建议住进养老或医疗机构,以此厘清大型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镇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机构各自职责和相互间衔接,形成分层分类康养服务格局。
同时,通过康养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为老服务人员培养机制,例如经过专业学习和实践,让社工具备评估员的能力、家属身兼康复员的技能;而老人自己则提升疾病预防和养生意识,并吸引更多社会力量投入到康养服务事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