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见习记者 凌姝文 通讯员 吕啸 蒋成杰)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老旧住宅小区存在的诸多矛盾逐渐暴露出来。老旧住宅小区是修修补补又三年,还是要全部拆掉重建?对此,上城区给出了明确答案——“微更新”。
上城区有六个街道,老旧小区占比77%。今年4月,全区微更新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出炉,要让各街道的试点老小区焕然一新。
哪些小区即将“微更新”?什么时候更新?昨天上午,上城区召开老旧住宅小区“微更新”实施方案汇报会。上城区委书记陈瑾表示,根据《全区老旧小区改造计划清单》,到2022年,“微更新”将涉及全区6个街道30个社区81个小区,基本上覆盖了上城所有的老旧小区。
按照行动计划,下城区将在下月举行全区“微更新”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清波街道的“微更新” 重点是民生改造
“微更新”,即指在原“三改一拆”旧住宅区改造的基础上,在不动房屋结构或不大动的前提下,对老旧小区进行综合提升改造的一项惠民工程。“微更新”就像是老旧住宅小区的“美容师”,负责为老旧住宅小区进行美容工程,让旧貌重新焕发新颜。
清波街道的微更新项目,是一片紧挨着河坊街的老旧居民楼,重头是居民呼声最高的“民生改造”。
“民生改造”特别注重“共享”,即打破不同片区间的隔离,实现小区空间共享。比如打造共享花园、共享晾晒点等共享空间,提升公共空间和设施的利用率。同时还将建立共享客厅,推动跨龄社交,为居民提供议事、休闲的平台。还有一条便民服务街,将集纳N个服务功能。
“我们小区大多数是老年人,大家总说,小区外面是景区,要是能把那里的风景和便利挪到小区里就好了。”劳动路社区主任何颖说,现在大家的愿望马上就要实现了,“我们将选取区域内的三衙前路段,把沿线的用房变成错时服务驿站,让居民吃在小区、休闲在小区……”
这条便民服务街将对现有的老年食堂进行提升,增加一些适老化设施,并打算通过“空间最大化”,让同一处房子轮流推出不同服务,从周一到周日,每天都有不一样的服务项目,比如政策咨询、保健服务等。
“服务价格很实惠,有些服务对60岁以上的居民会有倾斜优惠,真真正正服务于民。”何颖说,“共享”后还要让小区循环起来。
南挨河坊街,西靠南山路,这一片区占据绝佳的地理优势,但现在居民去南山路还要绕一圈,症结就是北面的“断头路”。所以这次“微更新”,社区要打通“断头路”,“以后老年人去西湖散步,可以少走点路。”
每个街道因地制宜 各有“微更新”的特色
采访中,我请何颖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这次的清波街道“微更新”,她想都没想就说了两个字:“文化”。
“在上城,每条街道的‘微更新’改造都独具特色,清波街道地处南宋皇城,有深厚的南宋文化。这次改造我们会选择一部分文化典故,让它们变成各种微景观节点。”何颖说,居民们住在南宋文化的“宝藏库”,但不一定清楚每段历史,比如不远处的“勾山樵舍”,曾养育了清代著名女弹词家陈端生,“你可能不知道陈端生,但她写的《再生缘》你或许知晓。如果我们把这段故事,以微景观节点的形式搬进小区,就会有更多人发现这段关系。”
清波街道“微更新”的特色是民生和文化,那其他街道呢?上城区都计划好了。
湖滨街道试点改造向阳新村、未央村,以“安全”为考量,引入智慧安防、消防;
小营街道试点改造南班巷小区,以“海绵城市”为关键词,通过绿地下沉、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海绵元素,将老旧小区改造与海绵城市建设有机融合;
望江街道试点改造滨江新苑小区,以“生态”为重点,打造2000平方米的露天邻里中心、300米漫步道;
南星街道试点改造电厂二宿舍,以“基础设施”为着眼点,增设具有文化元素的公共艺术设施和景观小品,突出小区主入口形象设计;
紫阳街道试点改造新工社区,以“共享”为落脚点,积极引入毛戈平艺术学校、杭州水产公司等社会资本参与共建。
六个街道各有特色,打造不同的风格,相信到了2022年,大家会遇见不一样的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