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 通讯员 高静玮 商报见习记者 杨晰 摄影 李海青
杭州湖泊众多,有名声在外、占据主城优越地理位置的西湖,也有涵养地方水土的萧山湘湖、下沙金沙湖、余杭南湖等一众“姊妹湖”。不久的将来,在西湖区的双浦镇,西湖又将多一个“姊妹”。上周五(6月21日),铜鉴湖防洪排涝调蓄工程项目正式开工,两年后,这里将成为风景如画、市民休闲的绝佳去处。
调蓄1.35平方公里 相当于1/5个西湖 铜鉴湖在哪?
相当于1/5个西湖
铜鉴湖在哪?
打开手机地图搜索“铜鉴湖”,相关联的词只剩下“铜鉴湖村”,周围也并没有蓝色湖水状图标。难道这次的铜鉴湖防洪排涝调蓄工程是一次“从无到有”的造湖工程?
是,也不是。说它不是,是因为铜鉴湖并不是“凭空”挖出来的湖,它历史上就存在于西湖区双浦镇。据史料记载,铜鉴湖原称“金牛湖”,原湖面约2平方公里,由钱塘江冲积而成,是钱塘江的一个港汊,三面环山,口窄内宽。清代《定乡小识》中描绘此湖:“湖水清澈,产鱼极肥,红树青林,一川如画。”
说它是,则和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双浦镇围湖造田有关。当时为发展农业经济,铜鉴湖被逐步侵占、填埋成一个个甲鱼塘及水稻田,仅留下500多亩的水域。铜鉴湖的消失,同时带来“旱季取不到水、雨季排不出水”的问题,再加上之江地区规划先天不足,水系断流不通、水体无法形成自然循环,水质污染情况十分严重,一到暴雨天就会大范围积水成涝。
为了恢复铜鉴湖老底子的样子,也为了提升之江地区整体防洪排涝,2017年5月,西湖区政府组建铜鉴湖防洪水利生态修复工程领导小组。现如今,铜鉴湖防洪排涝调蓄工程已获得国家自然资源部正式批复并正式进入工程建设实施阶段。
铜鉴湖项目位于西湖区双浦镇西北方,东临双浦新区,西接灵山景区及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北至石龙山山脉,总投资近15亿元。
根据规划,项目由铜鉴湖调蓄区及周边水闸、铜鉴湖隧洞、配水泵站等构成,上接周浦沿山南渠、北渠,转塘象山沿山南渠来水,下接三号浦、卫星浦等河道。湖区面积1.35平方公里,相当于西湖五分之一,总库容500万立方米,其中调蓄库容约320万立方米。
等工程完工后,铜鉴湖将在引水配水、防洪减灾、生态修复、水质提升、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不仅可有效分流转塘象山沿山南渠上游洪水,分流流量190万立方米,彻底解决这一地区的洪涝灾害问题;也能承接上游周浦沿山北渠4.9平方公里的山水,缓解区域排涝压力。
同时,每天将有70万方清澈江水汇入之江地区,满足农业生产用水需求,并进一步改善和修复水生态环境。以往的劣五类河道水质可以有效保持在四类以上,劣五类小微水体将从根本上消除。
重点建设“一轴三核六片区” 重现历史风光 建成后的铜鉴湖,会是什么样子呢?
“根据规划,铜鉴湖的总体结构可概括为‘一轴三核六片区’。”铜鉴湖防洪排涝调蓄工程指挥部项目经理李川介绍。
所谓“一轴”,指的是整体规划以水为轴线,包括文化主轴和空间主轴。文化主轴主要继承铜鉴湖“莼羹鲈脍”“莼鲈之思”历史典故和发扬名人诗作墨宝,同时将铜鉴湖水面扩大作为空间主轴。
而“三核六片区”互为表里,即以“田园、湿地、文化”为三大核心主题,紧扣“生态、农业、文化”的总体定位,将整个片区划分为湿地涵养区、湿地科普区、滨湖公园区、农耕体验区、水上漫步区、八音聆听区六大片区。
因地制宜,是划分铜鉴湖片区的重要原则之一。比如湿地涵养区的西北侧为铜鉴湖入水口之一,将该区域规划成斑块状的湿地区,有利于水源在进入主湖区前水质得到净化。
同时,岛岸临水区域培育大面积的芦苇湿地,可以模拟适合多种鸟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吸引众多鸟儿前来安家筑巢。未来,这里也将成为鸟类摄影者和绘画爱好者的天堂。
光有湿地涵养区还不够,科普也非常重要。为了展现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湿地科普区充分利用广袤的湿地资源、丰富的生物种类等资源,将湿地动植物以浮雕、镂雕等形式雕刻于石柱之上。
滨湖公园区是铜鉴湖沿岸较开阔的绿地,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湿地、湖水风光,也可以供游人停留休息,提供交流、健身的空间。
如果想要深入铜鉴湖腹地,可以到水上漫步区走走。李川说,根据规划,铜鉴湖沿岸将设置水上景观栈道,穿插于水杉林中,可将所有景点串联起来。
另外,农耕体验区和八音聆听区的设置,丰富了铜鉴湖的观赏性与娱乐性。在农耕体验区,有农耕时代生产生活器具的展示,市民也可体验农家活动。
还有到了“八音岛”水岸边,可听到八种不同声音。它以自然的声音为环境元素,设置清和风、雨霖铃、竹吟泉、雷响池、鸟语林、虫鸣会、花飞语、光律汀等八种特色景观。
山美水美的铜鉴湖
将成为铜鉴湖村民另一大收入支柱
“龙盘虎踞铜鉴湖,狮象管门仙人洞。寅山渔川遥相印,钱塘春江尽朝晖。”写这首诗的,正是铜鉴湖村村民黄宗浩。上周五,他和几位村民一同来到开工现场,见证“桑田变湖湾”的历史性时刻。
黄宗浩今年70多岁了,自小生活在铜鉴湖边,“我小时候,铜鉴湖有百余亩水域,风景很优美,和西湖一样。湖中心有个岛也叫湖心亭,周围都种着杨柳树。干完农活,村民都到杨柳树底下乘凉、歇歇脚。湖里种植着莼菜,鱼虾也特别肥美。我们村因为靠山又临湖,旱涝保收,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后来随着围湖造田,铜鉴湖逐渐消失,只剩下“铜鉴湖村”这个“名不副实”的村名。虽然湖水消失了,但黄宗浩对湖的感情还一直存留在心中。每每想起铜鉴湖当年美景,黄宗浩就忍不住作诗,期望以文字的形式留给后人一份念想。
现在铜鉴湖即将恢复旧貌,黄宗浩除了欣喜之外,更多了一份对未来的期待。他说,铜鉴湖的重现不仅可以提升村子周边的环境,为村民们提供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而且能切切实实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最开始铜鉴湖还在的时候,我们靠湖吃湖,以养鱼和种莼菜为主。后面填湖造田,变成了堆场和温室甲鱼塘。刚开始养甲鱼,大家收入还不错。但到后面,问题就显现了,这里水的流通性差,水体不少富营养化,甲鱼也不好养,许多人就到外面去打工了。”黄宗浩说,等铜鉴湖挖好,这里水美、景美,就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村民将又有一项新的收入。
据了解,由于铜鉴湖防洪排涝调蓄工程建设,铜鉴湖村整村搬迁。现在,黄宗浩居住在周浦地区。待铜鉴湖边的配套建设完毕,他将要回迁到距离铜鉴湖不远处的安置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