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蛳壳里如何做好民生大道场?杭州和睦新村的秘诀——留住城里的乡愁 让老人快乐生活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06-21 08:01   

浙江日报(记者 聂伟霞 张梦月 通讯员 郦丽 周茜)

杭州市拱墅区67岁的楼桂霞一家,前两天迎来了盼望多年的新房交付。让楼桂霞女儿感到意外的是,爸爸妈妈拒绝搬迁到新房,而是选择继续“蜗居”在原来小区58平方米的老房子里。楼桂霞的理由很实在:“这里有老伙伴,家门口的养老服务又样样实在,搬到高楼大厦里反而不习惯。”

楼桂霞所在的小区,就是6月12日李克强总理来过的和睦新村。当时看了和睦新村的种种居家养老服务后,李克强表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巨大,要大力引入社会力量增加供给,政府要加大支持,让老人过上舒适安康、快乐幸福的生活。

和睦新村建于上世纪80年代,共有54幢住宅,9755人,其中60周岁的老人有2071人,占常住人口的32%,老龄化社区的特征十分明显。2018年,和睦新村在老小区改造中植入了养老服务理念:无人智慧超市、小区客厅、阳光餐厅……“四街三园”街区里全新的服务项目和养老空间,一步步为幸福加码,也让和睦新村中像楼桂霞一样选择“逆行”的老人越来越多。

老旧小区的螺蛳壳里做出民生大道场。在杭州老龄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和睦新村的个体化尝试显得尤为可贵——老旧小区如何通过改造,抬升自我的“核心竞争力”?又如何顺应群众期盼,让幸福的敲门声来得更加响亮?近日,记者来到和睦新村,也走进了杭州的部分老旧小区,一窥改造之道。

留住乡愁——

落子“精准服务”

刚到和睦新村登云路门口,记者就被入口处的一个橙色LOGO吸引:“人”字形的房顶下,有两座小房子,一个老人在打太极拳的姿势跃然而出。

此时,84岁的陈小毛吃完早餐下楼,跟记者打了个照面,然后一路悠哉悠哉地走到家对面的“乐享街”。75岁的金亚男等6位老姐妹早就在乐养中心给她备好了一壶清茶:“你昨天说的你儿子工作的事情怎么样啦?”一天的闲聊时光,从熟悉而温暖的家常开始。

“要是搬去了高楼大厦,很多人家都是大门紧闭,一个人在家有点心里话都没处说。”陈奶奶说,自己舍不得这里的老姐妹。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老旧小区正是“城市里的乡愁”。历史的烟云,情感的寄托,都在熟悉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之中。在不改变原有风貌的基础上,施行“小手术”,是和睦新村想要留住居民们“城市乡愁”的尝试——

去年,和睦街道收回了全部沿街商铺,将原有的自行车库进行异地扩建,改造成了“乐享街”,动作不算大,却一下为老年人变出了一个精神家园。“以前的自行车库一改造,老姐妹们一下就多了个固定去处,每天聚一聚、聊一聊,什么烦恼都没了。”金亚男笑着说。

善弈者,通盘无妙手。除了留住老人们的“乡愁”,和睦新村还将盘活养老服务的“棋眼”放在了“服务”上。

72岁的孙章才和四位老人来到颐养公园摆起了棋盘。“以前这里几乎荒废,杂草丛生,现在小区改造中增加了景观墙,廊架、石凳等,大家可以在小公园里喝茶聊天下下棋。”孙章才说,就在一年前,和睦新村还是一个大家都不愿长住的老旧小区。“那时候小区里墙面和路面都很破,到处都脏兮兮的,现在完全不一样了。”

“就像一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孙章才笑着在棋盘上落下一子。而在和睦新村的“棋盘”上,各种棋子也已错落有致——

长100多米的乐享街上如今集纳了无人智慧超市、发艺工坊、花艺工坊、烘焙工坊等十几个门店,和占地500平方米的公共活动空间——乐养中心。

和它一房之隔的颐养街上则有洗浴中心、棋牌室、健养中心等,面向居民开展日常护理、助浴、康复理疗、心理咨询等多种服务。颐养街右边的睦邻街和颐和街则分别入驻了阳光餐厅和休养中心。不仅解决了“吃得好”的问题,而且日托、康复、理疗、临时性托管等为老服务都已入驻。改造后,和睦新村成了集康复、医疗、养老、娱乐、文化为一体的综合休闲式社区。

“如何提高小区的宜居性,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一直是政府关心的大事。”和睦街道党工委书记饶文久说。2018年,拱墅区开展老小区改造,在改造过程中根据小区实际情况和居民需求,量身定制改造方案。和睦新村在改造之初就嵌入了“颐乐和睦”的智慧养老理念,将50%的资金用于新增一系列居家养老公共配套设施,打造养老服务综合“四街三园”街区。

精准服务,也是和睦街道一直记在案头的准则。有一个细节是记者采访时居民们提及最多的:在街区,所有中心、厅堂、街园全部为一楼建筑,并配有无障碍设施。

“我们老人其实不需要多么高大上的设施,只要生活方便、人情味足,大家就愿意住在这儿。”楼桂霞颇有感触地说。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聂伟霞 张梦月 通讯员 郦丽 周茜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