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 记者 范昱 实习记者 陈俊龄
横四港,全长2350米,东西走向,东到八堡路,西到杭海路,与和睦港相连,中间依次跟6号河、5号河相通。
我是土生土长的八堡村人(现在已改为八堡社区),在我印象中,小时候的横四港只有三四米宽,但是水特别清,还能看到水底的小石子。那时家家户户都有地,横四港作为主要的农用灌溉渠,平时农田的灌溉全靠这条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2005年八堡村拆迁了,建筑垃圾堆积在河道里,堵塞了河水的流通,再加上附近居民对河道的“忽视”,各种生活垃圾废水,也都往河里排。横四港的水质越来越差,最终成了一条黑臭河,没人敢靠近它。
我实在不忍心看到自己身边的河道环境变得如此恶劣,便主动尝试整治河道。我先把横四港的死水抽出去,再把和睦港的水打进来,但可惜周边河道的水质也不行,来来回回好几次,都不见成效。
终于,2013年杭州吹响了“五水共治”号角,通过打通断头河、清理堵塞物、整治河岸绿化等措施,横四港又重新“活”了起来,我真是打心眼里高兴呀!
2014年时,杭州推行河长制,招募住在河道周边的热心市民当河长,监督黑臭河道治理工作。我想都没想就去报名了,并且顺利成为第一批56位民间河长中的一员。
就这样,巡河成为了我每天工作的一部分。最开始的时候,我一天去三次,早中晚就像“上班”一样,现在河道变好了,我每天早上八九点去一次,下午三点多再去一次。
去巡河,我都骑着电瓶车,横四河有16个雨水口,每到一个点就要下来看一遍才放心,一趟下来大概一小时。发现有问题的地方,就拍下来发到“横四港治水群”微信群,这个群里有38人,包括横四港的街道级河长、街道城管科工作人员等。
微信群很有用,早上反映的问题,基本中午前就能解决。
我举个例子:三四年前的一天早上,我巡河时发现第二个雨水口在冒水。因为是晴天,我意识到,雨水口出现这样的状况肯定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于是,我从河边井盖开始,一个个掀开往“上游”排查,查了六七个窨井盖后总算发现,原来是东城中学的污水井堵了,导致带有油污的脏水流进了雨水管道。我立马拍了现场照片,上传到微信群,并用语音发送了巡查到的情况(我不识字),街道城管科的工作人员、社区负责人看到后马上带人赶来,我们一起用毛竹竿捞出了整整一桶垃圾,中午11点多事情就解决了。
我不是市政人员,手上也没有管线图,但对沿路井盖下的管网却非常清楚。同事们都叫我“管道活地图”。其实,我也没有那么厉害,主要是横四港刚治理好时,经常有管道破损以至于出水口晴天有污水排出的情况,我帮忙找污染源次数多了,对管道自然也熟悉了。
我干活儿,不是要做给别人看,就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居住环境。你看,现在的横四港多美,夏天到了,村里的人都要“组团”到河边散步、乘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