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医院”是什么样的?一部手机一张脸 轻松搞定整个就医流程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06-12 19:03   

实现医共体内信息互联互通

“对于很多慢性病患者,家庭签约医生更像是一个朋友,一个家人。”袁红院长说,当患者结束医院诊疗后,签约医生可帮助患者预约复诊时间,查询用药情况,也可及时帮助主治医生与患者联系。这些便捷得益于余杭一院完成医共体内信息一体化,实现全面数据共享。

医共体内所有诊疗数据实现同步共享,社区医生在村、社区可直接为患者预约余杭一院床位、特殊检查等,各类检查结果实时查询,患者双向转诊、预约检查等服务变得更为便捷。

另一方面,余杭区五大中心(检验、放射、心电图、病理、消毒供应中心)也都设在余杭一院,其中放射、心电图依托信息化手段,每天接受来自全区的影像、信息数据和会诊请求,进行会诊,以最快的速度反馈给当地的医生,帮助患者做进一步诊疗。这也给很多病情紧迫或社区医生无法准确判断病情的患者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就在五月,余杭一院医共体内乔司院区家庭签约医生与总院胸痛中心共同协作,及时发现了一位73岁患者的心梗并进行规范快速抢救。从该患者进入余杭一院大门到血管开通(门球时间)仅用了20分钟,远低于国际指标90分钟,称得上是搭建“生命高速”。

“会诊中心在影像、心电图方面的指导,对基层医生来说,资料传递、明确诊断就是一个学习和积累临床经验的过程;而对患者而言,则是给疾病诊断上了份双保险,提升诊治质量。”袁红院长说,就在前几天,乔司院区遇到一位36岁的心梗患者,由于接诊医生此前有多次经验,快速、准确判断后,第一时间将其转至总部,发来消息:“一位心梗患者,导管室请准备。”

成立院士工作站、疑难病诊疗中心 让疑难病患者在家门口找院士专家看病

医共体内信息一体化,让患者在区域内就诊更加便利、高效,但对于一些疑难病患者来说,能够明确病因,或寻求更多治疗手段,他们愿意跑全国各地找专家。而现实往往是跑了很多地方,仍找不到对的医生,或是根本挂不上号。也因此,能在本地看上名医专家,是很多人的实际需求。

去年12月,余杭区疑难病诊疗中心在余杭一院成立,来自北上广等地40余家医院的80余位全国著名专家,通过定期坐诊、远程会诊等形式对疑难病进行诊疗。就诊采用全预约制,其中的专家多是根据收集到的民众最希望、最需要专家诊疗疾病谱数据来邀请。

袁红院长介绍,余杭区疑难病诊疗中心的启用,是余杭区卫健局为更好满足老百姓对高质量医疗服务需求的一项具体举措。中心以着力破解疑难、危重病人的诊断和治疗为重点,让患者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来自全国顶尖医疗专家的优质服务。

去年同期,“李兆申院士工作站”也落户余杭一院,李兆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上海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每周五上午,李兆申院士专家团队会轮流来余杭一院坐诊,开展内镜黏膜剥离术(ESD)、超声内镜、ERCP及内镜下黏膜肿瘤挖除术(ESE)等消化道肿瘤的早期筛查和微创治疗等,为消化道疑难病患者提供更高水平诊治。

此外,李兆申院士工作站将和余杭一院合作,建立全面医、教、研合作关系,共建消化内科合作平台。预计在一年内,依托医共体内普查,以及签约医生推荐,让胃肠癌高危因素群体参与筛查,早发现、早诊治,形成余杭的早期胃肠癌防治新模式。

关于未来医疗,袁红院长还有大胆的设想,她说,随着医疗信息化的发展,随着与医共体单位、浙大二院等医院的进一步合作,未来也计划在影像诊断领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远程医疗领域应用5G技术,不仅是5G远程MDT(远程会诊),更是5G远程实时手术指导。

袁红院长表示,改变是不断与时俱进,在原有基础上做得更好,始终以患者和员工感受为先,把温暖和关怀传递给每一位患者,让老百姓在就医过程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只有技术、服务不断创新、改变,才是未来医院的一个发展方向。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文/陈彦汝 俞茜茜  编辑:张翟
返回
出院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后医疗服务”将关爱延续到家每年春节期间,袁红院长总会花上几天时间总结经验,站在患者角度重新审视,如何再造改善医院的就医流程。”袁红院长说,当患者结束医院诊疗后,签约医生可帮助患者预约复诊时间,查询用药情况,也可及时帮助主治医生与患者联系。”袁红院长说,依托医共体及家庭签约医生,用信息化串联每个环节,提供更为高效、优质、完整的“后医疗服务”,让医疗服务延续到家,这也是余杭一院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