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9项成果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浙江科技新引擎正加快形成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05-14 11:09   

浙江在线记者 曾杨希 赵磊

5月14日,浙江省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杭州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2018年度共299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28项、二等奖95项、三等奖176项。

获奖项目中,“互联网+”和生命健康两个领域表现抢眼,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等领域项目取得明显进步,产学研合作项目成果丰硕,“299项授奖项目近三年共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918亿元、间接经济效益3578亿元,说明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新引擎正在加快形成。”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显实效

瞄准数字经济与生命健康

以超常规的力度建设创新型省份,是浙江的发展方向。2018年,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加快科技创新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加快打造“互联网+”和生命健康两大科技创新高地的目标。

此次获奖成果中,涉及到数字经济的一等奖有7项,涉及到生命健康的一等奖有10项,两者共占一等奖总数50%以上。这表明,浙江“互联网+”和生命健康两大世界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成效显现。

在数字经济领域,不少项目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在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榜单上,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完成的“EB级大数据计算平台-MaxCompute 2.0”项目引人瞩目。这一项目在全球首次通过100TB TPC Bigbench测试,于2015、2016年Sort Benchmark数据计算能力评测中刷新6项世界记录,达国际领先水平,“项目已实现大规模商用,近三年直接经济效益53.7亿元,有效推动了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生命健康领域,不少项目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杭州朱养心药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的“非布司他原料及制剂研发的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在国内率先突破了制约产业化的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非布司他原料药及片剂的产业化,产品质量标准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近三年新增销售收入2.1亿元,为广大患者节省医疗支出约6亿。

重源头

基础研究更进一步

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头,决定着技术创新和技术产业化水平。

在全省科技奖励大会上,在28项一等奖授奖项目中,自然科学奖达7项。这表明,我省基础研究实力不断提升,原始创新水平不断提高。

2018年,浙大牵头申报的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获批,意味着浙江“国字号”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迎来零的突破,其建设成果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记者了解到,装置建成后,将满足300米尺度场地高烈度地震灾变,2000米水深天然气水合物安全开采、核素万年迁移击穿屏障等方向的实验需求。

不仅水平提高,不少基础研究领域获奖项目带来的效益也颇为显著。浙江大学的“沿海重大岩土工程超重力试验与安全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项目研制了ZJU400超重力离心机及潮汐水位模拟、波浪模拟和多向加载机载装置,利用超重力试验开展大量科学研究,成果在我国60多个沿海重大岩土工程项目中应用。近三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67亿元,带动产生间接经济效益达23.95亿元。

基础研究,重在久久为功。经过近20年的系统研究,浙江大学完成的“高分子组织再生材料的表界面设计及功能构筑”项目获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项目共发表SCI论文208篇,被SCI他引4000余次,多篇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记者 曾杨希 赵磊  编辑:高婷婷
返回
5月14日,浙江省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杭州举行。2018年度共299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28项、二等奖95项、三等奖17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