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劳模沈金毫:他的年华在垃圾山上闪光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05-01 06:19   

杭州日报 记者 刘园园 通讯员 裘丽

天下着雨,沈金毫穿着一双6公斤重的特制长靴走在前面,脚下埋着100多米厚的垃圾,高度相当于30层楼。

作为杭州市环境集团天子岭垃圾填埋场的一线工作师傅,沈金毫对脚下的每一寸“垃圾”都极为熟悉。他一边大步流星地走,一边回头给记者指路,“这下面实一点,你踩这儿。”

记者跟着他,走在通往垃圾填埋作业区的垃圾运输车辆专用道上,一脚努力绕开一摊垃圾污水,一脚绕开形似呕吐物的垃圾。尽管戴着工作人员给的口罩,记者仍感到自己的喉咙里有一种明显的不适。这里是杭州主城区唯一的垃圾填埋场,也是沈金毫工作了25年的地方。从27岁的年轻小伙,到如今的老班长,他的整个青春年华几乎都奉献给了天子岭。每一天,他和工友们都要填埋掉来自杭州市区的4000—5000吨垃圾。25年的日日相对,也让他对垃圾场的气味早已习以为常。

城市垃圾每天都在源源不断地产生,“天子岭每天的垃圾填埋量最高峰的时候应该是2017年夏天”,沈金毫回忆说,最多的时候他们一天要填埋掉7000-8000吨的垃圾。“如果他们一周不工作,杭州整座城市应该就会被垃圾围满了。”沈金毫所在的固废分公司经理助理郑良峰向记者介绍说,因此沈金毫和工友们所承担的垃圾填埋工作,一年365天,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一天也不能停下来。

生活越是美好,越会有人在背后为你我默默付出。沈金毫和工友们承担的工作量里,有我们每一个人“贡献”的一份。而对于沈金毫们来说,日复一日岗位坚守,既是他们责无旁贷的工作,更是他们对美丽杭州义不容辞的守护。

名师出高徒

如今的天子岭垃圾填埋场,曾是半山石塘村集体土地。1994年,该地块被杭州市天子岭废弃物处理总场征用后,提出可以给村民提供一些工作岗位,沈金毫作为当年村里的25名“幸运儿”之一,得以进入天子岭,成了一名推土机操作员。

“我很幸运,一进来就跟着缪师傅,是他告诉我们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我操作推土机的技术都是跟他学的。”沈金毫所说的缪师傅,是全国劳模缪文根,他有一手填埋绝活,6米高的垃圾,只要通过目测,就能把它按1比3的比例,准确地推成18米长的斜坡。这能让垃圾填得更密实、平整,填埋库的容量利用率更高。

名师出高徒。作为市环境集团固废科科长,如今该集团三分之二的填埋技术骨干,都是缪师傅带出的徒弟。员工们常说缪师傅带领的固废科是为集团培养人才的“黄埔军校”。沈金毫作为垃圾填埋一线的师傅,是缪文根最得意的弟子之一。

“我们的工作比较特殊,尤其是遇到大雪天,需要前一天夜里12点把道路清干净,垃圾运输车第二天才能开进来。”缪师傅告诉记者,最让他对沈金毫这个徒弟印象深刻的是1998年的一场大雪,那天夜里,沈金毫等几个人跟着他干了个通宵,才把第二天的道路清出来。“每次遇到这种雨雪冰冻天气,沈金毫往往早早就自觉跑来了。而且常常是前一天夜里12点干到第二天中午12点,中间饭也没功夫吃的。”

缪文根说,25年的共事相处,沈金毫在工作上的很多细节,都让他记忆深刻,“有时候推土机卡在垃圾坑里,需要其他车拉上来,他要跪在垃圾堆里用手来清垃圾,不嫌脏不嫌臭,这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天然的责任感

沈金毫开推土机,主要是推埋垃圾。每一天,垃圾运输车辆把垃圾运进来,需要推土机、挖掘机、铲车等车辆机械的操作手一起配合,将垃圾一点点填埋进垃圾坑里,同时配合喷洒除臭药剂,最后再覆盖上一层特殊的膜。

这看似简单的工作流程,除了作业环境对人的考验,更对技术和水平有不低的要求。“不熟练的工人操作推土机,可能会推不平整、推不动,甚至翻车,但沈师傅就很厉害,再难的斜坡他都能稳稳开上去,技术一流。”郑良峰告诉记者,沈金毫的责任心为大家所有目共睹,“垃圾填埋分为早午两班,早班是清晨4点开始,中午班是中午11点开始,沈师傅作为班长,一般都会提前一个小时左右到,且每次交接班前,都会向交接班的同事详细了解各方面情况,他勤恳、心细,做事稳妥,这是他令大家服气的地方。”

沈金毫的工作场景也常令郑良峰既心疼又钦佩,“尤其夏天的时候瓜果蔬菜多,城市垃圾也是最多最臭的,最后覆盖在垃圾场上的那层膜有七八十度的温度,需要工人们戴上特质的手套,一点点铺上去。那个时候的沈师傅,身上经常是跟淋雨一样整个湿透。脸上、身上只要是裸露在外面的皮肤都是黝黑的,但他从来不会抱怨一句。”

这样的工作环境,也常令沈金毫的家人感到矛盾。

“说实话我们也劝过他换一个没那么辛苦的工作,也会担心常年在又脏又臭的垃圾填埋场工作,会影响他的身体健康,但他总是回应‘工作总要有人做,而且我师傅都干了这么些年’。”沈金毫的爱人说。由于他的坚持和执着,一家人也逐渐被他感染,多年来一如既往地在背后理解支持他。

在沈金毫家,记者得知,他们的生活水平早已跨入小康,不用为生计而辛苦奔波。但无论物质条件怎样改变,沈金毫始终保持着他作为一名环境工作者的朴素与勤勉,每天雷打不动早起上班,极少请假休息。

“家里开车到公司也就15分钟,早晨4点上班,他常常是2点半就起来了,吃了早饭就马上赶过去。”沈金毫的妻子说,今年五一劳动节她特别想带着一家人出去旅游,但这个心愿在沈金毫这里“卡了壳”:“不能请假的,请了假其他班的人就多一份负担”。身为十多年的班长,沈金毫的想法是,自己额外请了假,就会影响其他人,这是他不愿意的。

每逢春节假期,因为是本地人,大年三十、初一坚守岗位更是家常便饭,沈金毫的想法是,“家在外地的同事,更要让他们能回家过年。”

沈金毫当选杭州市劳动模范,这对于他来说,“多了一份荣誉,又多了一份责任,意味着要做得更多更好。”

“等到他忙到退休,那时候就可以带着父母出去旅游,四处走走看看了。”沈金毫的妻子盼望着。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刘园园 通讯员 裘丽  编辑:汪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