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记者 祝梅)
登高望远、满眼皆翠,在阿里云高级算法专家余亮眼中,眼下是杭州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杭州是个美丽的城市,也是数字化意识极为领先的城市。”余亮不仅这样想,更是这句话的践行者:从2016年9月加入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至今,他完整地参与了阿里云ET城市大脑的整体规划,更是杭州城市大脑算法的设计开发者。
“我不过是一名技术人员。”余亮告诉记者,自己主要负责交通板块的信号灯优化,2017年,城市大脑在杭州萧山区试点推出的救护车“一键护航”功能,就是团队奋战近半年的成果。
这“一键”按下去并不容易。“要让救护车顺畅地通过每一个路口,我们需要将它的到达时间预测得非常精准。人流、交叉车流、一个红绿灯前不同时段会有多少辆车在排队……算法模型要综合考量这些因素。”余亮说,记不清团队为此熬了多少个夜,但最终实现的95%以上控灯成功率,让他觉得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
余亮表示,用数据驱动城市变革的最初立意和最终目标应当是一致的:以人为本。2008年从武汉大学遥感专业博士毕业后,余亮曾在浙江大学短暂任教,此后辗转新加坡、美国等,参与了不少与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相关的项目和研究。“做大数据研究,总想落地试验点什么,国内的环境和机会促使我回来。”余亮说。
3年前来阿里云,余亮参与的第一个项目,是要帮饿了么设计一套调度算法,就是帮外卖员规划最合理的送餐线路。“最开始觉得这类似于做排列组合和路径规划,但后来发现没那么简单。”余亮说。那段时间,余亮经常和饿了么骑手聊微信、打电话,就是为了了解骑手们在分配路线的时候都考虑什么。后来,团队在算法模型中添加了“机会成本”,模型在规划路线时不仅要考虑当前接收到的需求,更要具备对多种变量的预测能力。
“跟人相关的优化都是很难做的,任何一个算法只要放进实际系统里去跑,人的不确定性都会对技术的稳定性带来挑战。但最具挑战的部分同样也最具价值。”他说,算法工程师的职责,就是把传统行业的经验技术和互联网的计算能力、AI技术结合起来,用数据勾勒出城市各行业各领域运作的机理。
数字化改造非一日之功,要让沉淀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各行各业由数据驱动,余亮深知个中艰辛。但他觉得,这是一份特别有意思、也特别有成就感的工作。
眼下,余亮团队正着手推动杭州城市大脑3.0版的实现,今年之内,团队要让遍布杭州的数千个信号灯前端“手脚”与大脑中枢无缝对接,实现大脑计算结果和信号灯控制的全面双向互通。他透露,去年有大半年时间,他们团队尝试将城市大脑的技术真正推向海外。
“城市大脑是一个难度非常大的系统工程,你要思考整个城市怎么做平衡。”余亮说,城市大脑是杭州向世界献上的数字化城市解决方案,更是中国技术用勇气、责任和担当拥抱数字化未来的第一步。身在其中,激情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