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站点建设与地上建筑开发、地下空间利用、地面交通衔接一体化
杭州日报 记者 刘园园 通讯员 杨文龙
记者昨日从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地铁3号线沿线用地控制规划已获市政府批复,这意味着地铁3号线站点周边用地功能布局基本确定,地铁3号线建设将全面提速。
“本次规划将轨道交通沿线用地控制开发与杭州城市发展紧密联系,范围包括地铁3号线一期建设线路沿线50米及各站点周边约200米的用地。具体为文一西路站—星桥路站和支线小和山站—百家园站(不含),共涉及站点35个、停车场1处、车辆段1处。”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划紧跟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趋势,充分借鉴新加坡、香港等地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杭州城市特点,通过引导地铁站点建设与地上建筑开发、地下空间利用、地面交通衔接一体化,力求实现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一体化的目标。
A
区分5种地铁站点类型,站点设置与周边城市空间有机融合
翻开地铁3号线的线路图,可以看到整条线路呈“Y”线运营,主线为未来科技城的文一西路站至临平星桥站,全长43.8公里,支线为小和山站至百家园站,全长8.4公里。作为杭州主要客流走廊之上的骨干线,3号线的建设将加强杭州城市西面及东北面与市中心的联系。
“3号线全线有26个站点位于主城区,9个位于余杭区。考虑到不同的站点所处位置、功能侧重均不相同,本轮规划将站点划分为城市枢纽站、城市中心站、副城中心站、片区中心站、外围一般站五种类型。”规划编制团队负责人介绍,如兼顾西溪湿地游客和汽车西站出行服务的城市西站,定位为城市枢纽站;进入西湖景区的首座地铁站的松木场站,定义为城市中心站;下城区新天地板块东新东路站,为副城中心站;紧邻运河文化遗址及大兜路历史街区的香积寺路站,为片区中心站;服务于周边翡翠城及其他居住小区的高教路站,为外围一般站。
对不同类型的站点,规划进行了区分引导,“如城市西站等城市枢纽站,规划特别注重引导站点出口与汽车西站及公共换乘站点的衔接,武林广场等城市中心站则侧重与周边商业氛围进行融合打造。”规划编制负责人说,无论是哪一类站点,规划都特别重视将地铁站点与周边建筑物进行有机嵌入与融合,而不是孤立设置,规划同时结合站点周围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引导车站通道内构筑更丰富、便利的商业空间。
B
强化“地铁+物业”及“TOD”概念普及
自杨柳郡、万象城等“地铁+物业”项目利用轨道交通的便利性,大大提升了自身及周边物业的价值,成为全国争相效仿的“杭州样本”,地铁上盖物业模式正逐渐深入人心。此次3号线用地规划,也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概念的引导普及,将轨道交通沿线用地的控制开发与杭州城市发展紧密联系。
“如目前武林广场站上方正在建设地铁上盖物业杭州中心项目,其地下空间与武林广场地下商业互联互通,形成大型地下商业空间,该站点开通后有望成为杭州一个大客流进出的明星站点及新的杭州城市客厅。”规划编制负责人介绍,除此之外,规划针对城市西站、绿汀路站、大关路站等重要站点,均鼓励发展地铁、公交上盖物业,形成集交通换乘、商业办公、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新综合体,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与地铁车站互联互通,完善城市配套服务,实现轨道交通和城市用地的集约协同。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规划还首次对公共自行车等非机动车辆停放区域进行了规划引导,并结合在武林广场规划设置公交首末站、在笕丁路站规划大型公共社会停车场等方式,进一步强化“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模式深入杭州城市发展。
规划编制负责人表示,到2022年,杭州城市轨道交通将编织成网,覆盖到城市的各个方位,因此轨道交通站点规划将以和公共交通换乘紧密衔接、在主城外围适当规划公共停车场等方式,引导市民在城区以公共交通为主要方式出行,以“轨道上的杭州”强化城市区域贯通,以土地空间集约整合利用推进杭州城市交通、商业经济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