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驾自动容错”彰显时代进步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04-03 08:12   

浙江日报(刘雪松)

杭州市基于城市大脑应用的9项举措将陆续落地,其中的“优驾自动容错”更是近在眼前。杭州市交警发布消息称,定于4月5日起执行的这项新规,针对的是机动车驾驶时的粗心违法、无心违章。说白了,就是为很多机动车驾驶员在一定时间段内发生的、偶尔的特定的轻微交通违法行为实行首罚“免单”。

“优驾自动容错”,针对平时表现优良的守法车主出现“不得已”或“无心之失”的轻微交通违法行为时,给予有限度的容错,让其获得被原谅的机会。而识别的依据是城市大脑系统这一高科技利器呈现的证据与事实。因此,这个概念涵纳了容错、自动容错两个层面。即用容错展现执法的人性化,用科技解决容错的识别难度问题,可谓双重突破、双重进步。

杭州“优驾自动容错”的3种轻微违法行为,包括绕城高速合围区域内的高架道路等范围以外的道路上,违反错峰限行规定通行的;在高架、绕城高速及机场公路以外道路等特定道路,驾驶人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带的;在未设置禁止停车标志、标线的道路上不按规定临时停车的。这些轻微的违法违规行为,却是最常见的疏忽,更是平时守法的车主被处罚之后心里对罚单“喊冤”最多的3种情形。

杭州此举,最大的变化在于将过去只要违法违规就必罚的无差别化,改为有甄别、有限度的处置。3个月内首次发生3种轻微交通违法行为之一,都是只接受警告而不受处罚。表面看,这是“尺度”放宽了,实际上是在可罚可不罚的边界,给市民提供了改错的机会。在此“边界”上放一马,效果反而更好。

在对可罚可不罚违法行为的执法上,给予有底线的适度放宽,不是讨价还价的让步,也不是只讲人性不讲法治的“执法弱化”,更不是纵容违法,而是基于对没有危险性或危害性的轻微违法行为的适度人性化处置,是把现实与法律结合起来弹性执法的理念进步,也是把法治与民众诉求更紧密对接的文明进步,是杭州创新城市治理的一次提升。

杭州是一座创新活力之城。2016年,在启动全国首个城市大脑系统之后,杭州通过拥抱现代科技不断探索,不论是在交通治堵,还是在城管、卫健、旅游等领域,实现了城市建设、发展与治理的同步升级。杭州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把握住了机遇,也把握到了“金钥匙”,打造了数字化管理与数字经济发展的“金名片”,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里既有现实感,也有超前感。

如果说集5大系统、9项举措为一体的城市大脑系统综合版是杭州献给世界的礼物,那么这份礼物更是献给杭州市民的。“优驾自动容错”就是其中一份。城市发展与治理,一旦拥抱现代科技,产生的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成果,而是化学反应般的效应。而且,这一拥抱改变的不仅仅是社会生活,同样促使诸如交通执法等管理更加接近法治、更加人性。这也正是杭州高看现代科技、崇尚现代科技、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的前瞻理念与宽阔眼界之所在。

当然,交通治理与执法的“优驾自动容错”,是有条件的包容,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广大市民对交通法规足够的敬畏。执法的理念与方法进了一步之后,市民驾驶过程中的法治意识与行为习惯,更需要向法治的规则贴近一步。如此,才能产生最佳的法治效果。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刘雪松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