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奶奶要给6岁孙女订“嫁妆” 有个奶奶为8个孙辈一人订一只 临岐人为啥都缺不了这口热腾腾的锅?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02-04 06:02   

都市快报 记者 周少燕 通讯员 余荣华 何胤昉

农历腊月廿五,早上9点。淳安县临岐镇夏中村村民王红忠骑着摩托车,赶了20公里山路来到镇上的“良德手工暖锅”店,他是特地来取为宝贝女儿定做的嫁妆的。

嫁妆是一对临岐暖锅。

“我们临岐人嫁女儿,暖锅是必备的嫁妆,暖锅里都要刻上女儿名字,用来当传家宝的。小女儿正月初六办喜事,昨天晚上厉师傅告诉我暖锅做好了,我赶紧来拿。我一个多月前上门预订的!”

是“嫁妆”也是“传家宝”临岐人的重要时刻都少不了它

“味从煮中来,香自火中生”,起源于临岐的暖锅也称为临岐“暖碗”(音同“难忘”),是一种文化内涵深厚的炊具。

临岐暖碗“大肚皮细腿”,中央竖起半截烟囱,烟囱孔内烧木炭,底部开口为风门,暖碗内壁涂有锡层,防止铜氧化被腐蚀,上面罩着个刻着细花纹的锅盖,两端有活络的铜把手。它兼具高贵华丽、美观实用两大特点,历来临岐从官宦人家到平民百姓,都以拥有暖碗为荣。

临岐暖碗器皿制作与美食烹制技艺,已被列入第五批淳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55岁的厉良德师傅是“良德手工暖锅”店店主,也是临岐暖碗器皿制作的传承人。他经营着临岐镇上唯一一家暖锅定制店,开店几十年了。

“我家里从我爷爷这一辈开始就以制作暖锅为生,这门手艺爷爷传给父亲,父亲传给我,当年我花了整整三年时间才学到手,到我儿子这一辈,算是第四代了。现在他只学了点皮毛,不太肯学,觉得干这一行太苦了……”

“临岐暖锅一般用黄铜或紫铜纯手工打造,制作一只暖锅,要花费大大小小上百道工序,至少需要三天,跟普通火锅相比,暖锅肚子大、烟囱小,煮的时候肚子里可以放更多‘料’。”厉师傅告诉我,这暖锅临岐人家家户户都有,除夕夜团圆饭桌上少不了它,谁家娶媳妇嫁女儿、建房乔迁、圆谱祭祖或举办大型活动,暖锅都要上场的。

如果临岐人跟亲朋好友说:“今天我家吃暖锅”,就是今天我家办喜事请喝喜酒的意思。

厉师傅手上做过多少个暖锅了?他腼腆一笑,说这个真没算过,也数不清,想想上千个总是有的。“来我这里定做暖锅的,诸暨人也有,黑龙江的也有,还有英国的客人呢,他们来千岛湖旅游,吃过临岐暖锅,觉得它是淳安饮食文化的代表,也特地找到我这里定做,带回国去……”

“紫铜材质比较软,碰撞后容易出现凹痕,色泽没有黄铜明亮,缺乏珠光宝气的质感,大多数临岐人还是更偏爱黄铜暖碗”,厉师傅手工打制的黄铜暖锅,直径从20到28厘米都有,价格在1300-1500元之间,用个150年没有问题。

“有一次一个奶奶带着孙女来店里,说要为孙女先把嫁妆准备好,我看这个小孙女写自己名字还歪歪扭扭的,问她多大,她说6岁,这个奶奶也太心急了吧……”

还有一个80多岁的老奶奶,一次为8个孙辈定做暖锅。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愁吃不愁穿的,平时孩子们孝敬她的钱都花不完,就给他们每人定制一只暖锅当传家宝吧……”厉师傅说。

荤素两种分四层

暖锅酒楼日卖50锅

临岐暖锅起源于何时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但临岐人“问暖锅”的习俗起源于宋代无疑。

当地人告诉我,每年除夕夜吃完团圆饭,大人们会催促儿童到隔壁邻居和长辈家里去“问暖锅”,通过儿童的口吻来表达大人之间的问候和关心。

口头禅是:“啦(音)吃了暖锅没?”

对方回答:“吃过了。”表示今年收成不错,年关过得还好的意思。对方长辈还会封一个利市红包给“问暖锅”的儿童,这个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临岐镇吴峰村村民鲁武友传承了长辈的暖碗烹制技艺,在千岛湖镇开了一家以暖锅为特色的“会友酒楼”,以暖锅会友,平均每天卖出暖锅50锅以上。

鲁武友制作的是传统暖锅,放进暖锅里的食材,以荤素两种为主,分四层。

“底层一般用鲜嫩的萝卜,先把霜后的山地白萝卜切成片,在开水中汆熟,然后装进锅里;二层一般用白豆腐,切成两寸见方厚约1厘米的薄片,依次码入;第三层为五花肉——我都用土猪肉的,品质要保证,切成两寸见方厚差不多1.5厘米的块,事先煮熟备用,第四层再放海带”。

上桌前,暖锅渐渐沸腾,浓浓的汤汁、白白的蒸汽、金黄的油汁顺锅边慢慢溢出,熬煮的香味四散,寒冬围坐,暖心又暖胃。

“会友酒楼”的暖锅一直都是限量供应的,没有提前预订很可能吃不到。“天冷的季节,我中午准备33个,下午也准备33个,已经是最大的量了。”鲁武友说。

“会友酒楼”的食客本地人居多,外地人也不少。“有个山西太原的客人,两次打‘飞的’来吃暖锅,不但自己来,还带朋友一起来,吃了不过瘾,还让我帮他定做一只临岐暖锅,前几天刚给他快递发过去。”

在临岐民间,每村几乎都有烹制暖锅的高手,俗称“把作师傅”,一般是女性,每逢红白喜事,她们应邀前往主持烹制暖锅,专门监督烹制过程,其他帮工都听其指挥,这些“把作师傅”也是临岐暖碗烹制技艺的传承人。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周少燕 通讯员 余荣华 何胤昉  编辑:张翟
返回
临岐镇吴峰村村民鲁武友传承了长辈的暖碗烹制技艺,在千岛湖镇开了一家以暖锅为特色的“会友酒楼”,以暖锅会友,平均每天卖出暖锅50锅以上。“我们临岐人嫁女儿,暖锅是必备的嫁妆,暖锅里都要刻上女儿名字,用来当传家宝的。淳安县临岐镇夏中村村民王红忠骑着摩托车,赶了20公里山路来到镇上的“良德手工暖锅”店,他是特地来取为宝贝女儿定做的嫁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