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杭州去!紧跟程序员 文艺青年优雅入杭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02-02 08:30   

都市快报(首席记者 梁应杰)

在杭州,许知远很有名,有名到在路边吃个麻辣烫都能被人认出来。这有点像他的朋友高晓松。两位步入中年的知识分子,是文艺青年心目中的“高远兄弟”,顶着相近的发型,有着不同的远方。

不久前,他们有了另一个共同点:将事业做到了杭州。在杭州乐堤港单向空间的开业仪式上,许知远说,对未来一代年轻人,单向空间将成为很重要的一个入口,会成为文化和思想交融的地带。

这句话似乎也在形容杭州。作为当下国内人才净流入率最高的城市,杭州已经是程序员、互联网创业者和海归人才的下一站,而“高远兄弟”的陆续到来,正在展现这座城市对另一群人的吸引力。

当程序员和文艺青年在同一个城市落脚,会产生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

“高远兄弟”都来了

单向空间和杭州的缘分可以追溯到2015年。当时,他们在南宋御街做了一场小型活动,许知远亲自站台。那场活动给单向空间CEO于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人从长三角周边城市赶过来,热情超过预期”。

那场活动在于威他们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当单向空间准备走出北京,进军其他大城市时,杭州和上海成了华东地区的备选城市,而最终决定在杭州,除获得了政府和物业相当大的支持,更多出于感性考虑。

“从文化底蕴来说,杭州属于一线城市。”于威认为杭州城市的精致性和对江南文化的浓缩,都很符合单向空间的审美,“杭州和单向,底色是一致的”。

这样的表述让人想到了高晓松在杭州良渚晓书馆开业时所说的一句话:“有些土地可以产粮食,有些可以结果实,这片土地只长花朵。”和单向空间一样,晓书馆已经成为长三角周边文艺青年来杭的打卡点。

“高远兄弟”的到来,给这座城市加了两块文化磁铁。当于威将单向空间落户杭州的消息告诉朋友,首先给予积极反馈的是上海的作家圈,“他们说终于有地方聚会了”。整个1月份,单向空间举办了7场聚会,大部分嘉宾是从其他地方赶来,包括来自英国的青年作家大卫·索洛伊。

高晓松也表示,将尽快启动“伴读者计划”,以晓书馆为据点,邀请知识分子、作家、企业家等作为伴读,为读者开书单。

有腔调的城市吸引有腔调的人

对于文艺青年小桶来说,单向空间到杭州给了她继续在这座城市待下去的理由。这位天津姑娘原本是一名缉私警察,因为喜欢杭州便入职了一家互联网公司,但日子过得比想象中乏味。在单向空间发出招聘信息的第一时间,她投奔而来,成了一名店员。

许多文艺青年来杭,起初都是出于对这座城市的热爱,比如从米兰归国的设计师杨钧,“在我心里,杭州是国内最好的城市,没有之一”。他用3年时间,在杭州东信和创园打造了一个很酷的线形公园Line Park,一开业就成为新晋的网红点。

于威喜欢杭州的另一个原因和在美院工作的弟弟有关。因为他,于威成了杭州的常客,对美院的西湖和象山一带相当熟悉。围绕美院,杭州聚集了一批有文艺气息的设计师,张明吉就是其中一位。从美院毕业后他选择留在“有腔调”的杭州,如今是设计平台洛可可杭州地区的负责人。

聚集到杭州的另一个文艺群体和创作有关。余华、麦家、朱德庸……这些知名的作家、漫画家从杭州汲取灵感,又用各自的方式让更多人认识这座城市。2016年,麦家在西溪湿地创办了名为“麦家理想谷”的书店,算起来是“高远兄弟”的前辈。他把杭州写进了书里,并告诉记者:“杭州留得住文化人。”

这两年,资深艺术策展人彭忠明发现了一个现象,不少艺术家从北京南下聚集到了上海,其中有一小部分把目光瞄向杭州,“从创作角度,杭州的环境可能比上海要好,商业氛围需要慢慢培养”。

2007-2017年这十年间,最容易聚集文艺青年的文创行业在杭州GDP的占比达到24.2%,文创产业增加值更是暴增6倍!

和杭州彼此在恋爱

早在2017年,在一场“杭州离一线城市有多远”的网络讨论中,一位妈妈的故事获得了不少人的认可。她为了满足孩子观看各种展览和舞台剧的旺盛需求,举家从杭州搬到了上海。

这个案例击中了相当一部分新杭州人的内心:如果经济、交通、房产是一座城市硬实力的体现,那么和文化相关的艺术展览、戏剧表演能够反映一座城市的文化生活质量,构成一座城市的软实力。

“杭州艺术展览其实不少,只不过大多数太专业。”彭忠明说。眼下,他正在运营宝龙集团在全国的第二个民营美术馆,坐落在滨江宝龙城的宝龙艺术中心。从去年5月开幕至今,这里已经举办了10场上规模的展览。首场展览《九个明天》就请来了里约奥运会“东京八分钟”主创者真锅大度和他的团队。

在和国外艺术家的交流中,彭忠明发现了他们对杭州的热爱。他和团队正在促成他们把杭州当成艺术创作的驻地,能够常来常往,经常交流。

戏剧导演孟京辉早已是杭州的常客。2016年,他的蜂巢剧场在杭州开门迎客。这是继北京、上海后的第三个专属剧场。他说杭州的观众很热情,爱交流,“让人有种彼此在恋爱的感觉”。和杭州恋爱的,还有开心麻花、太阳马戏。如果顺利,明年他们将在杭州拥有自己的“蜂巢剧场”。

对于他们的到来,杭州人展现出了一贯的热情。大麦网销售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杭州共有1100多个文娱演出项目、2500多场演出;相比去年,演出场次增速超过50%,观演人次接近翻番。最近三年,全国现场演出的体量,按照城市排名,前三位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紧随其后。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首席记者 梁应杰  编辑:郑海云
返回
他把杭州写进了书里,并告诉记者:“杭州留得住文化人。这句话似乎也在形容杭州。不久前,他们有了另一个共同点:将事业做到了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