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博物馆今日开馆 12点起对公众开放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01-28 08:14   

【16】原始瓷博山炉:西汉

博山炉,是代表时代风尚的特殊形制的一种熏炉,在西汉中期开始出现,并盛行于汉晋。使用时,把香料置于炉内烧灼,轻烟透过盖上镂孔徐徐溢出、袅袅上升,如云雾缭绕,有入仙境之感。博山炉的出现,反映了汉代神仙思想崇拜。

这件原始瓷博山炉2004年在中都“青山翠湖”出土,是仿照海上仙山“博山”制成的。

圆盘中央竖立着承接炉身的直柄,炉身呈半圆形,上有盖,下有托,炉盖呈圆锥状,有一圈均匀的镂孔,用浮雕的手法雕刻着山峦形状。

临安与道教亦有渊源,天目山道教始于西汉,经六朝传播、隋唐发展,于两宋时达全盛。山中著名宫观有洞霄宫、至道宫、紫阳宫、万寿宫等,其中洞霄宫在南宋鼎盛时期是帝王行宫。

【17】金镂百事吉结子:宋 

百事吉结子,是作为相互馈赠的节令时物,式样和制作材料不一,可以用五色线编结,也可以用珠翠,又或镂银仿样制成。

这对宋代银鎏金百事吉结子1997年在杨玲金岫村窖藏出土,形如幡胜,下有幡脚,上端有环,由一枝鸟衔环的银簪悬挑。通体做成了一大一小两个相连的花结。银簪脚戳记“柳巷内冀贵壹郎”。

古代名物研究专家扬之水先生认为,以唐代“吉”字幡胜为参照,这个金饰为金镂百事吉结子之属。

【18】铜金刚杵:五代十国

金刚杵,又叫宝杵、降魔杵等,原本是古代印度的武器。由于质地坚固,能击破各种物质,又被称为金刚杵。佛教密宗中,金刚杵象征着所向无敌、无坚不摧的智慧和真如佛性,它可以断除各种烦恼、摧毁形形色色障碍修道的恶魔,是密教诸尊之持物或瑜伽士修道的法器。

明清时代,金刚杵大量增加了汉族风格元素,形成了独有的时代风格。

金刚杵的材质一般采用铜或者铁等金属材料,除此之外还有石质或者木质的,其中,铜质的金刚杵最为常见。

【19】青釉瓷堆塑罐:西晋 

堆塑罐又被称为“魂瓶”、“谷仓罐”,流行于三国两晋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专为随葬烧制的冥器。

这个西晋青釉瓷堆塑罐于2001年在平山出土,在瓷罐上部及腹部用堆贴与捏塑相结合的手法,堆塑出了人物、飞禽、走兽、亭阙和佛像等形象,构成送葬、哭丧、杂耍、舞乐、宴饮等各类场景,寓意“所堆之物,取子孙繁衍,六畜繁息”之意。以“安死者之魂,而慰生者之望”,表达了人们祈求灵魂升天和保佑生者的愿望。

【20】粉彩万花瓷盘:清

粉彩万花瓷盘,盘外白釉地,色泽滋润明亮,底部书写着“留椿屋主珍藏”几个字,盘内黑釉地,粉彩色有红、黄、蓝、紫、绿五种。盘满百花图案,四组牡丹、菊花、兰花对称缠枝,纹饰繁缛,色彩明艳,极富观赏性。

【21】骨牌:清 

牌九起源于宋代,以点数大小分胜负,是一种古老的中国骨牌游戏。因为开牌时会给玩家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所以称呼它为推牌九。

这副骨牌2016年出土于龙岗镇龙井村章士全家族墓,目前,在国内所发现的类似骨牌并不多见。

据章氏家谱记载,章士全是国学生,生于雍正朝,卒于乾隆朝,与夫人、次子及三子合葬。

和骨牌一起出土的还有眼镜、西班牙银币、玛瑙珠、银环、铜扣、银锁、银簪等,这对研究当时的丧葬习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临安博物馆免费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

5月1日至9月30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

10月1日至4月30日:9:00—16:30(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临安博物馆地址:杭州市临安区锦城街道天目路800号。

(感谢临安区委宣传部、临安博物馆大力支持)

来源: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黄伟芬/文 李梦蝶 凌许予/音频  编辑:吴阳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