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博物馆今日开馆 12点起对公众开放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01-28 08:14   

【1】越窑青瓷褐彩云纹熏炉:唐天复元年(901年)(前三件国宝一起介绍)

【2】越窑青瓷褐彩云纹油灯:唐天复元年(901年)

【3】越窑青瓷褐彩云纹盖罂:唐天复元年(901年)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诗中的“千峰翠色”,说的就是越窑秘色青釉的滋润之美。

秘色瓷,很多人听说过,但那神秘的釉色,却未必见过。

今天,临安博物馆三件馆藏国宝级文物越窑青瓷褐彩云纹熏炉、越窑青瓷褐彩云纹油灯、越窑青瓷褐彩云纹盖罂可以让我们一睹芳华。

这样的国宝级文物,浙江省一共有18件,临安博物馆就拥有三件,它们都是1980年从吴越国第一代国君钱镠的母亲水丘氏墓中出土的。钱镠是孝子,民间流传有“钱王背娘”的故事。水丘氏去世后,钱镠为母亲修造的墓顶上,还请工匠绘制了标有星座的天文图。

从这样一座墓葬里出土的熏炉油灯和盖罂,必然是珍品。

熏炉由盖、炉、座三部分组成,整个熏炉通体施釉,尤其是炉盖处的纯正青色,堪当晚唐越窑青瓷工艺的巅峰之作。

盖子呈头盔形,上面的纽像极了含苞欲放的荷花,平底外缘有五虎首兽足,须弥座形状的底座上描绘着褐彩云纹。

油灯整器呈钵形,通体施釉,呈青黄色,釉面滋润,局部有冰裂纹。油灯的腹部装饰着六组双勾如意云纹和六朵绽放的莲花,腹底和圈足上分别绘有八朵和十一朵云气纹。

盖罂可以分成器盖和器身两部分,半球形盖子上的纽和熏炉一样,也是含苞待放的荷花,蕾苞上画着花瓣和五条内压线,让花蕾变得立体。盖面上刻着三周阴线弦纹,从上到下画着四、五、九组云气纹。

三件国宝体型硕大、工艺复杂,需要经过低温、高温两次高难度的烧制,难得的是都没有变形和扭曲,保持着整齐规整的形态,尤其是熏炉盖、炉、座三者之间完美吻合,极具艺术美感。

相传,这些都是钱镠母亲水丘氏生前使用过的器物,出土的时候,熏炉里面残存着香灰,油灯放在正中莲花形石灯台之上,装满了还没有燃尽却凝结成块的油脂,仿佛是在告诉世人主人对它的喜爱。

除了钱氏王室自用,吴越国三世五王频繁向中原进贡,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越窑青瓷的发展。在当时,精品越瓷一直扮演着御用瓷器的角色,这些规整、秀美,纹饰生动的瓷器,体现了晚唐越窑窑匠炉火纯青的技艺。

【4】鎏金银质“开元通宝”钱:唐天复元年(901年) 

开元通宝通常被称为“开元钱”或“通宝钱”。开元有“开国奠基”的意思,通宝则有“流通宝货”的内涵。

如果拿着尺子去测量,可以发现这七枚“开元通宝”相比一般的钱币略微小上一圈。这是因为它们担当的职责并非流通于市面,而是用于皇家礼仪庆典、赏赐馈赠。

现存临安博物馆的七枚银质鎏金“开元通宝”方孔圆钱,出土于钱镠母亲水丘氏墓。专家推测,这很有可能是中原王朝赏赐给钱氏的。

唐代开元通宝的铸制与流通,在中国钱币形制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唐代以前的钱币,多以形制或重量为名称,如刀币、五铢钱等,而自开元钱后,改称“宝”、“通宝”、“元宝”等。现存下来的官铸金、鎏金、银质开元通宝非常稀少,目前国内钱币界仅发现这七枚鎏金银质“开元通宝”,珍贵程度不言而喻。

【5】 白瓷“新官”款釦银云龙连托把杯(一套):唐天复元年(901)

这套釦银云龙连托把杯“白如雪、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杯子的一侧有一个如意形压手和圆环形把手,两面分别浮雕龙形和凤纹,寓意龙凤呈祥。

除了釦银云龙连托把杯,与之一起出土的这组白瓷皆为日常饮食用器,碗、杯、碟、壶、注或为饮具,或为食具,它们制作精美,造型轻盈别致,釉色莹润明亮,胎体极薄,在灯光下,通透、极富脱胎之感,胎质精细洁白,瓷化程度相当高。

晚唐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瓷业生产背景,钱氏王族的这些白瓷,极有可能是中原王朝赏赐的礼物,既稀罕,也极其珍贵,在杯子的杯托外底可以看到阴刻行书“新官”字样,仿佛在佐证这些白瓷是受宫廷指派烧制的瓷器。

这些白瓷在口沿、足沿、流、钮等部位的鎏金银釦,是吴越国的匠人们采用金银釦工艺,对这些制作精湛、造型优美的白瓷二次艺术加工,不仅可以保护白瓷防磕碰,更显殊荣和奢华。

在唐代,皇室有崇尚金银器的传统,金银尚不作货币流通,一直为皇室及权贵制作器物使用,在精白瓷上嵌釦金银,是金银器与白瓷器产品融合的产物,也是吴越国高超的金属加工工艺的体现。

来源: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黄伟芬/文 李梦蝶 凌许予/音频  编辑:吴阳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