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治堵”到“治城”,“城市大脑”让杭州更美好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01-22 07:28   

杭州日报记者 孙磊 李玉萍 廉笑尘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红绿灯跟交通监控摄像头的距离,它们都在一根杆子上,但是从来就没有被连接过。”

阿里巴巴王坚博士的这句调侃,出现在2016年10月。当时,中国某些大城市有近60万个摄像头,数据却得不到利用,同时,如不借助机器,需要120万人才能在当天把摄像头的数据看完。

而在杭州,“城市大脑”让摄像头的数据能够用来指挥交通信号灯。以交通治理为肇始,数据开始为社会产生价值。杭州的“有车一族”惊喜地发现,曾经高居全国“堵城”前三的杭州,如今已经降至第35位,以城市数据大脑指挥“治堵”的“杭州智慧”,正向全国输出能量。

当前,杭州全力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城市大脑”也已延伸至城管、卫健、旅游、环保等领域,让数据为整个城市治理和百姓生活提供服务,真正做到从“治堵”到“治城”。我们的“城市大脑”还可以在哪些领域进行提升?代表、委员们有什么真知灼见要与大家分享?市民对“城市大脑”又有什么话想说?不妨一起听听、看看。

会场声音

“城市大脑”应成为城市管理的“绣花针”

蒋忆 市妇联界别政协委员、城云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当今,与其说“机器换人”,不如说是“机器解放人”,“城市大脑”正是对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再次释放。人的优势在于创新和创造,发掘和指导更多的机器智慧,思考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而机器则擅长对海量数据信息进行快速持续处理,更适合简单重复的计算。我们的努力方向是,让不同层级的智慧在不同的层面、不同的场景下为城市和人们服务。

近年来,我和团队深度参与杭州的“城市大脑”建设,提供咨询定制、架构实现、云化运营的一站式服务,以科技手段推动产城融合及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政务、交通、医疗等行业领域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我想,就目前政府和市民关注的重点来说,杭州的“城市大脑”可以先行聚焦在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领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绣花”少不了执法者灵巧的“手”,也离不开科技这根好使的“针”,“城市大脑”就应该成为城市管理的“绣花针”,响应“最多跑一次”改革,保障城市安全稳定运行,提高城市管理应急指挥和决策水平。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结合我市提出的构建市域社会治理“六和塔”工作体系,建设“城市大脑·市域社会治理数字化系统”,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我希望能为市域治理现代化建设持续提供科技支撑,助力杭州打造全国领先的市域社会治理样板。

“城市大脑”的内涵可以更丰富

蔡天涵 市人大代表、杭州塞班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目前,“城市大脑”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其在交通治堵领域发挥的巨大能量,它能实时追踪交通主体产生的行为以及结果,为交通管理者的科学预判与方案组织实施提供清晰数据。

我认为,“城市大脑”在交通治堵领域的成就,只体现了其智慧的一小部分。当城市发展的所有领域都进入“大脑”,数据共享、业务联动、科学预判,将会极大地激励城市的有机生长和智慧更新。

就我自己的创业实践来看,“城市大脑”的数据库可以更丰富,交通行为的主体即车辆本身的信息体系也应纳入“脑”中,这对于实时路况的综合处理、对于道路交通资源的配置,是大有裨益的。

我长期关注二手车市场,一直与各品牌4S店保持良好的联系,致力于服务好汽车经销商以及消费者,为服务对象提供可供追溯的汽车维修质量报告等数据,让二手车信息始终“呈现在阳光下”,让消费者买得“有数”,让交通行为主体更“有规范”。

一个智慧的城市,必然拥有智慧的“大脑”;而万千科技企业,正竞相迸发出时代的“脑电波”。我希望和大家一起努力,助力杭州成为数字经济的领跑者、科技创新强国的拓路者!

场外互动

用“脑”治理城市,市民满怀期待

“城市大脑”智慧化程度不断提升,受益的是杭州百姓。在街采中,我们发现,受访市民对“交通全域应用”“优驾自动容错”和“泊位全城共享”感受最深。

家住城北的曾先生说,今年以来,他感觉高架道路通行更流畅了,堵车导致上班迟到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比以前快3到5分钟吧。”

不少有车的市民表示,对停车无感支付“有好感”。“停车缴费,以前必须人工解决,现在通过支付宝绑定车牌号就能自动扣款。这样一来可以节省不少时间,毕竟时间就是金钱嘛。”一位受访市民说。

对于“优驾自动容错”,车主们都认为,这很“人性化”。有车主表示,大部分情况下,驾驶员都是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但有些时候的确有急事,会出现像违法停车这样的轻微违法行为,有限度容错可以让守法车主在“不得已”或“无心之失”的时候,获得“被原谅”的机会。

对于“城市大脑”在城市治理方面的其他应用,市民最期待的是“先看病后付费”的全市推广。有市民提出,“先看病后付费”可以看作依托信用系统,对遭遇急难情形的人实施的一种临时救助,城市智慧提升了城市温情。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孙磊 李玉萍 廉笑尘  编辑:陈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