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抒怀如画江山,唱响祖国新曲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01-02 07:34   

他担纲了十多届央视春晚的总策划和总撰稿

今年还将参与策划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

钱江晚报(记者 陈宇浩)最近一周,朱海每天都只睡四五个小时。

前几天,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为题材的歌剧《命运》在北京首演(详见本报12月28日A13版报道)。作为编剧,朱海“颇有私心”地把它写成了一个发生在浙江的故事,并加入了“时尚”和“全球化”两个元素。

两场演出,座无虚席,观众席上还出现了很多年轻面孔。朱海说自己一点不意外,“我知道现在观众要看什么”。

倒是当下这个为春晚待命的关键节点,让朱海有些焦虑。尽管已经担纲了十多届春晚的总策划和总撰稿,但每年到这个时候,他的神经还是会习惯性紧绷起来。

作为“中国式娱乐”的代表,央视春晚早已超越了一台晚会的意义,成为新中国成立多年来老百姓文化审美变化的镜像。

“以前一个明星唱七首歌,现在一首歌七个明星唱。为什么?生活变了,对文化的需求肯定也会随之改变。”作为这段变迁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朱海偶尔也会有“落伍”的感觉,始终在努力调整脚步,“这大概就是中国文艺工作者需要的速度”。

老百姓开始悟到

好日子要慢慢过

朱海家小区楼下,有家咖啡馆。里头有个属于他的小包间,需要闭关创作的时候,朱海经常在里面一待就是一整天。

服务员摸透了规律——临近年底,就知道他要为春晚写本子了。姑娘们就趁机为自己喜欢的明星喊话,“朱老师,今年能不能请×××来唱啦?”

每到这个时候,朱海嘴巴上应承着,心里都会想:怕是你们偶像来了,也唱不了几句啊。

玩笑归玩笑,这却是如今春晚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以2018狗年春晚为例,黄晓明、钟汉良、言承旭合唱了《龙的传人》,李易峰、江疏影、景甜合唱了《赞赞新时代》,而像开场曲,甚至是周渝民、佟丽娅、容祖儿等七八位艺人合唱,平均下来每个人都唱不了几段。“1983年春晚,李谷一一个人就唱了七首歌。”朱海打趣,“这就是时代的选择。”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说互联网,就连电影、流行音乐等文化消费方式,也都鸿蒙初开。家家户户最基本的娱乐工具,可能就是那台黑白电视机。那个时候,春晚舞台,几乎是老百姓能见到明星的唯一途径。

从张明敏到费翔、成龙,再到刘德华、黎明、郭富城,港台明星们排着队在春晚亮相,然后收获自己的原始拥趸。

“那个时候,娱乐产业还没有市场化,包括偶像塑造的速度,也远比不上今天。”大众熟悉的明星,翻来覆去就这么几张面孔。

朱海亲眼见过,以前排练现场来个明星,大家一拥而上,把过道围得水泄不通,“现在的观众就淡定多了,明星旁边走过,就抬头看一眼,脸上毫无波澜。”

随着文化产业的繁荣,老百姓告别了“一台电视看天下”的时代,能参与的文化活动、娱乐形态百花齐放。

以演唱会为例,过去5年,全国总演出场次平均都维持在2000场/年。花几百块钱,就能去现场看偶像,自然不需要再把所有的热情和疯狂都押在一年一度的春晚上。

在朱海看来,人民群众的需求,是从“看明星”演变成了“看自己”,“说得更确切一点,是通过明星或者明星的艺术作品,看到自己生活的变化。”

包括春晚流行的歌曲,也是最好的例子。上世纪早些年,大家就喜欢那些欢乐闹腾的歌,图个喜庆,“但2000年之后,那些朴实走心的慢歌,更受欢迎了,像《时间都去哪儿了》等等。”朱海说,“这说明了啥?老百姓已经悟到了,好日子要慢慢过。”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陈宇浩  编辑:郑海云
返回
”除了春晚,作为策划人和文艺顾问,朱海参与过上百台国家级大型文艺晚会,“从核心技术到艺术审美,这个变化速度也是惊人的。”从核心技术到艺术审美中国速度是惊人的不久前,朱海刚刚参与策划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晚会。他担纲了十多届央视春晚的总策划和总撰稿今年还将参与策划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钱江晚报(记者陈宇浩)最近一周,朱海每天都只睡四五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