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城区闭环式养老服务生态更精准、更细致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8-12-01 09:38   

每日商报讯(记者 王然)转眼12月已至,2018年已走近尾声。这一年,对于老龄化程度高的上城区来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展得如何?

这一年,上城区实现了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街道全覆盖,并因地制宜地探索“家院互融”居家养老发展新模式;落地了市级养老服务业改革试点项目,普惠性康复护理站在六个街道同时开放,提供家门口的医养服务;社区老年食堂增至20家,并坚持社会化、连锁化、品牌化运营理念,小乐胃、百穗·堂等老年食堂品牌,有口皆碑……

这一年,上城区以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核心需求为导向,积极打造闭环式养老服务生态,向长者们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养老服务成绩单。

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街道全覆盖 探索“家院互融”居家养老模式

参照老龄化国际标准,上城区早在1958年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目前的老龄化程度已超过30%,居全省之首。

“在养老领域,可以说我们是最先碰到问题,也需要最先拿出解决方案。”上城区民政局局长陈宏萍表示,从2004年建成全国第一家公建民营养老院,到2015年养老专项资金补助政策出台,再到去年成功创建成为首批省级“老年友好城市(区)”、全市第一部老小区加装电梯的安装使用,发现与满足老年人的切实需求,一直贯穿于上城区为老服务工作的始终。

今年,根据省里下发的建设街道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要求,上城区大力推进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已建成运营7家,实现了街道全覆盖。值得一提的是,在小营街道、紫阳街道,正积极探索“家院互融”式的居家养老模式。

上城区是老城区中的老城区,面积不大而人口密集。在用地紧张的现实条件下,想再腾出大面积的场地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难度很大。如何在有限的场地资源中,开展功能更全、品质更优的居家养老服务,上城区因地制宜地想到了一个新办法——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嵌入养老机构。

位于小营街道的暮泰颐养中心、红巷长青颐养园,以及紫阳街道的缘外缘颐养中心,规划出专门区域,提升改建成街道级示范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具备生活服务、康复护理、托养服务、家庭支持服务、社会工作及心理疏导服务、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服务等六大功能。

“采用‘家院互融’的建设模式,一方面,街道不用挖空心思去腾场地;另一方面,医养资源也得以实现互通共享,节约了成本;同时,也能帮助养老机构招揽人气,有利于机构的可持续化运营。”陈宏萍说,“但关键就在于老年人是否了解并愿意走进机构内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由此,现阶段的重点是,让更多老年人知道有这些点位的存在,吸引他们走进去。”

普惠型康复护理站六站齐开

打通居家医养结合的最后一公里

作为今年的市级养老服务业改革试点项目、区级为民办实事工程,上城区在各个街道推进普惠型康复护理站建设。10月30日,上城区南星街道、望江街道、小营街道、湖滨街道、紫阳街道、清波街道普惠型康复护理站,六站齐开。在这里,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可以体验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社区康复指导、心理咨询、卫生宣教等十大类康复护理服务。

康复护理站开放当天,家住南星街道玉皇山社区的汤阿凤老人一大早便来到站点参观体验。 南星街道护理站点位于复兴城市家园6幢。一幢二层小楼,外墙是亮眼的深绿色,一楼是中医科、心理咨询室、药房、护士站和老年活动室;二楼是内科、针灸推拿室、理疗室等。

逛了一圈,每个科室看了看,汤阿凤觉得很满意。“年轻的时候,我们身体好,有些小毛小病扛扛就过去了。现在岁月不饶人,常常这里疼那里痛,隔三岔五就要去医院配配药做做理疗,但是最近的卫生站离家也有两站路不是很方便。”他说,“现在家门口就开了一家康复护理站,科室服务配备还挺全的,可以说帮不少老人解决了出行就诊的难题。” 除了汤阿凤,还有不少老人已经在康复护理站测上了血压和血糖。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王然  编辑:郑海云
返回
今年,根据省里下发的建设街道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要求,上城区大力推进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已建成运营7家,实现了街道全覆盖。“医”则从老年人的康复护理、健康咨询、配药送药等需求出发,设置了内科、中医科、针灸推拿室、药房等科室。陈宏萍表示:“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核心服务需求,通过推进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普惠型康复护理站落地等举措,我们希望打造闭环式养老服务生态,使养老服务更精准、更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