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力40年巨变,织就城市交通幸福脉络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8-11-01 06:37   

日常出行、长途客运、快递物流,无一不是关乎百姓生活的大问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公交车还采用人工售票与报站模式,武林门长途汽车站常常排队到马路上,出租车也仅有200多辆。

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的出行装备不断提升,出行方式不断颠覆,货物流转也在不断转型升级。综合交通运输服务能力的提高,让杭州成为一座越来越宜居的城市,也为老百姓带来了更多的幸福感与满足感。

选择之变 让出行方式更加多元化

1993年,杭州公交在16路线上率先推行无人售票的乘车方式,随后,在全国首创在公交车上使用IC卡刷卡乘车。

如今,人们的出行选择多元而舒适,空调车、双层车、中巴车等多型谱车辆相配套,快速公交线、专线、观光旅游线、通宵线、高峰快车线、小区巴士,基本能满足不同层次出行需求的客运服务,移动支付成为新风尚。

上世纪90年代初,杭州还只有200多辆出租车。截至2017年底,出租车数量翻了45倍,车辆档次也节节升高,高档出租车走上街头,占了总数的80%。这样的发展速度,在全国范围来看也堪称迅速,杭州出租车硬件水平在当时成为全国最高。

1991年2月1日,《杭州市出租车管理条例》公布施行,是全国第一个城市客运出租车管理的地方性法规。2008年,杭州在全国率先推出无障碍出租车。到如今,品牌多元化的出租车、纯电动出租车等,不论是从车型还是运营,都在不断变化。

时间之变 线路增加,出行越来越便捷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杭州长途汽车西站、东站和北站先后建成运营。1998年底,武林门长途汽车站完成了其承担的历史使命,正式退出了杭州长途客运的舞台。

2008年9月6日,位于九堡的华东最大长途客运车站——杭州客运中心站投入试运营。从露天站台,到港湾式停靠,从“光杆司令”站牌到电子信息显示屏……公交车站、高速公路和长途客车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出行变得越来越便捷。

在农村,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完满收官,农村群众的出行也彻底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市区到周边区县、区县域内公交的出行差距在逐渐消弭。曾经要花几十元坐中巴车才能到达的富阳、临安,如今2元的公交车就能抵达。

1998年11月,杭州长运集团开通杭州至衢州快客班线,拉开了全省承包车改造序幕,为创建“浙江快客”品牌奠定了基础。此后于2006年1月12日,杭甬高速上开出了浙江首条豪华超大巴试点班线。

流通之变 物流升级迅猛,促进商贸转型升级

从各自为营的物流公司,到体制健全、运行方式规范的现代物流园区;从费时费力的人工物流,到全程可视、可监、可控的高品质智慧物流;从包裹找不到人签收到居民楼下排列整齐的E邮柜;从手动填写物流单号到全程信息化操作……杭州物流、邮政、快递业升级迅猛。

2017年,杭州启动农村物流创新发展示范县创建,试点物流无车承运工作,杭州传化货嘀公司获得全省首个无车承运经营许可。

随着“互联网+”流通、智慧商业等发展趋势不断颠覆着传统商业模式,资源整合共享成为商贸流通领域的迫切需求。到2017年底,全市邮政业业务总量达到483.42亿元,比2012年的66亿翻近三番。占杭州GDP的比重由2012年底的0.8%上升到2017年底的3.85%。

2017年,杭州全市快递业务量23.26亿件,业务收入251.05亿元,居全国前列,比2012年分别增长3倍和2倍多。自2012年实施邮政管理体制改革,杭州市邮政管理局挂牌的这五年多来,“中国民营快递之乡”、全国首个“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全国首个“中国快递产业示范基地”等称号先后花落杭州。中国(国际)快递产业大会也永久落户杭州桐庐,每二年举办一次。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毛雨佳 通讯员 范杨  编辑:汪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