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专家卓勇良:小人物在大时代的奋斗如此动人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8-10-12 07:24   

昨天,一篇《让的哥告诉你,为什么对中国经济有信心》的文章在朋友圈引起关注。

此文作者是浙江省信息化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卓勇良,他的原文标题是《的哥故事串烧》。该文在短时间内点击量已超10万+,一个长期研究区域经济、研究体制变迁的经济专家,为什么会关注的哥群体?

实际上,卓勇良关注的哥群体已有10年。早在2008年1月,时任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的卓勇良在他的个人博客上记述了“垫江的哥”的生存状况,那位的哥不到40岁,当时已经在杭州买了一手房。

十年过去,他对的哥群体的好奇心并未减少,仍关注着这个高度自由的职业空间下个体的经济活动和其所反映的时代变迁。十年后,他的对话样本远比当时多得多。“现在想来,10年前与垫江的哥聊天时,(我)想当然地觉得这位的哥师傅一定会赞美及留在杭州的想法,也是很可笑的。”他说,的哥中也有不少想回老家的。愿望的多元,也正好表明了思想多元和行为的多样性。

钱江晚报记者昨天面访卓勇良,听他自己说一说此文背后的故事。

为何花十年时间关注的哥

记者(以下简称“记”):为什么花十年时间关注的哥?

卓勇良(以下简称“卓”):打车原本就是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很自然会接触到的哥。我听到有意思的人和故事,就会记录下来。这大概是职业习惯吧。开始记录的时候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完全是好奇心使然。出租车行业是一个高度自由的职业空间。市场经济赋予的哥们自主活动的舞台,令他们中的一些佼佼者写下精彩的人生故事。

记:所以一直有集中记述的打算?

卓:迟早会写,只是一直没考虑好以怎样的方式表达。

记:什么促使你终于动笔了?

卓:看了张仁寿(浙江工商大学原校长)的一条朋友圈有感,我说我每天早上看着路上车来车往,都是人们在为了自己生活得更好而努力奔忙,他也很有共鸣。这样有感触的事积累下来,就坚定了写的决心。写出来修修改改差不多花了六七天吧。

记:并不是写完就发,而是挑了时间的?

卓:对,选了我生日的当天发布,算是十年的一个总结,也是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

赚过800多万元的的哥

记:十年里大概对话了多少位的哥,有计算过吗?

卓:这还真没有。深入对话的大概有十几位,泛泛交流的就太多了,没算过。

记:怎样的的哥才会被你记述下来?

卓:好玩的,有故事的,有特点的。比如,我碰到过一位的哥,身家最多的时候超过800万,我就很好奇,开出租车要怎么才能赚到800万?聊下去才知道原来他是用七八倍杠杆炒股票,最多时赚了800多万,最后只剩了20多万,现在只在杭州买了个小套。他的生活也算是跌宕起伏了,但说话间毫无怨气。

记:在你记述的的哥里有印象特别深刻的吗?

卓:78级大学生的哥李师傅。我自己是恢复高考第一届的大学生,77级,我们年纪差不多,他比我晚一届。李师傅是江西人,是他们村的第一位大学生,读师范大学,毕业后回家乡县城当中学语文老师,因为生了第二胎,被开除教籍。1988年,他带着全家来到杭州,当年杭州开出租车还是蛮赚钱的,他挺早就在杭州市中心,以4000多元/平方米的价格买了房。算是非常有眼光了,当时杭州本地人都很少有买商品房的。2016年他又在杭州东站附近买了房,还是全款付清。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詹丽华  编辑:郑海云
返回
十年过去,他对的哥群体的好奇心并未减少,仍关注着这个高度自由的职业空间下个体的经济活动和其所反映的时代变迁。昨天,一篇《让的哥告诉你,为什么对中国经济有信心》的文章在朋友圈引起关注。民间社会的信义和道德有时远高于我们的想象私产私利和私自行为,这三个“私”字,促使社会主体在充分而有效的市场经济的多次重复博弈中,逐渐确立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从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