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屏山上“听说过没见过”的两块石刻找到了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8-10-04 08:28   

这两处石刻找到了 为啥说章太炎葬在荔枝峰下,也就清楚了

今年春天,花港管理处文物科副科长倪小蒙,在网上看到一篇游记,是一位喜欢爬“野山”的杭州驴友奚大哥写的南屏山游记。

爬“野山”,就是不走游步道,专挑没什么人走的野路子穿山。

爬了南屏山,奚大哥把一路上的所见,都拍了下来,其中一张照片,拍的就是阮元写的“荔峰”。

看到照片,倪小蒙联系了奚大哥,第二天,两个人就碰头,一起上南屏山去看石刻。

那地方,一般人真是没法找到。虽然就在南屏山脚,但要离开游步道,树林下,蔓藤间,深一脚浅一脚地绕到一块崖壁下,再钻进去,乳白色的崖壁上,仔细看,才会瞅见两个大字。

奚大哥一得意,说再往山上走,他还看到过一块石刻,问了好多人都说没听过,又带着倪小蒙去找。去了一看,是北宋时浦延熙留下的。

现场去看到以后也不能马上“盖章认定”,花港管理处前后花了很久才确认,图书馆查文献,按图索骥,再印证,花了很大力气后,才很有信心地说——

南屏山上,新找到了两块摩崖石刻!

荔枝峰在哪? 阮元明明白白告诉你

阮元写的“荔峰”石刻位于南屏山荔枝峰山脚处,现章太炎墓后方山林中。

字龛高30厘米,宽50厘米,摩崖隶书横行,字径15厘米,题款字径5厘米。

阮元,虽然比不上白居易、苏东坡有名,但西湖三岛之一的阮公墩,就是他主持西湖疏浚时,用湖底淤泥堆筑出来的。

阮元很有才,据说八岁就能作诗,写出“雾重疑山远,潮平觉岸低”这样的妙句。成年后,一跃成为清朝名臣、学问家、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史家、书法家,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很多人不知道,阮元还爱好金石。

他在浙江做官时,主持搜访两浙地区金石文字,派工摹拓,在1805年编撰成书,就是有名的《两浙金石志》。金石圈里至今把他当“祖师爷”看待。

《两浙金石志》收录的金石铭文,种类很多,有石刻、碑文、造像、塔记、经幢、题字、砖文、钟铭、铜器、印文等。目录统计共六百五十八种,实际所收六百八十种。

南屏山上很多石刻,书里都找得到,比方说司马光写的《家人卦》,新发现的浦延熙题名,书里都没落下。

有意思的是,阮元自己也在南屏山上写了两块石刻,可书里都没有提,可能是不太好意思吧。

虽然没收进书里,但阮元这个“荔峰”写得真好,字体舒张、典雅,字迹清晰,文物科的工作人员都说,是不可多得的良品。

这块“荔峰”现身,它还有个最重要的作用,是终于可以说明白荔枝峰在哪了。

在古文记载中,“荔枝峰”三个字经常出现,比方说写到章太炎墓,是葬于荔枝峰下。邵群说,大家一直都很奇怪,明明是南屏山下,为什么要写荔枝峰?

现在,找到阮元写的“荔峰”,一下就明白。

古人对山头分得很细,每一个山头都有自己的名字。我们现在望过去,连在一起的,一座九曜山,一座南屏山,但没人注意,两山之间有个鼓起的小山峰,那就是荔枝峰。

从远处望过去,圆鼓鼓的一个小山峰,就跟一颗圆荔枝一样。

“荔峰”一现身,相当于阮元明明白白告诉你,这里就是荔枝峰啊。

“荔峰”石刻,现在的地方是很荒芜,不过据推测,清代时它可能是在山路边的。前两天,我们转来转去,发现石刻往东面去,地势平坦,隐约是有路的。可能,南屏山以前的山路就是这里,大家从九曜山往南屏山去,就从荔枝峰的半山腰穿过去。而“荔峰”,就写在山路边上。

浦延熙是谁? 范仲淹是好官的证人啊

浦延熙的题记,在南屏山北侧荔枝峰山腰处。

摩崖为隶书竖行,字龛高96厘米、宽60厘米,字径12厘米。保存状况良好,字迹清晰。

宋皇祐辛卯,是1051年。季秋既望,指的是九月十六。这一天,浦延熙和李乔,一起游南屏山,留下了这块“到此一游”。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好奇,这两个人是谁?

李乔,生平无考。至于浦延熙,生卒不详,可以确定的是,他官至员外郎。员外郎,在北宋属于正七品官阶,普通小官。

听上去很平淡无奇的一个人,但就因为,在那一年的那一天,他逛了南屏山后,留下这么句话,反倒是给历史上另一个人,当了回证人。

那个人,是范仲淹。

1049年,61岁的范仲淹来杭州当知府,结果,到了第二年,不止杭州,两浙路(大致包括浙江全境、江苏南部、上海)都赶上了大饥荒,“道有饿殍,饥民流移满路”。

当年的饥荒,严重到朝廷不得不下诏令,说“两浙流民,男女不能自存者,听人收养,后不得复取”。

在杭州当知府的范仲淹,想了个救灾办法,就是后人所说的“荒政三策”。

三策,一个是提高粮食价格。听说能卖高价,各地商人都运米来杭州,从而确保了有粮供应。而且,等到杭州城内粮食爆满,商人只好降价,灾民大大得益。

一个是大兴土木,比如修寺庙,灾荒之年,工价便宜,既节约成本,又给灾民提供就业机会,解决灾民流离失所之苦。

一个是赛龙舟,兴旅游。比赛要用船,赛船要人力,工作机会又来了。而且,看龙舟比赛的游客也来了,吃饭、住宿都能赚钱。

用“三策”,让灾民自己行动起来,干活养活自己,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但当时,朝廷非议很多,有人弹劾他,说民不聊生了还大兴土木。朝廷很快派人来查办,派来的京官,可能就是浦延熙。

浦延熙到了杭州,按理是来“找碴”的,可一看,其它州府饿殍盈野时,杭州却是“里巷康衢,垂髫怡然”,心悦诚服,说“是岁两浙惟杭州民不流徙”。

杭州城好好的,浦延熙就放松下来,到西湖边游山玩水,挑了个好日子,上了南屏山。

别看现在名气小,以前南屏山可是风景绝佳之处。

明代僧人释大壑所撰的《南屏净慈寺志》说:“武林山水,西湖最胜;西湖山水,南屏最胜。”

也托了净慈寺的福,南屏山在当时,游人纷至沓来。1751年,乾隆皇帝南巡,说南屏山上“小有天园”,风景、建筑一时集萃,称得上珠联璧合。如今的南屏山,“小有天园”只剩遗迹,但山腰石壁的刻痕依旧,远眺西湖,秀美还在。

可能,浦延熙也没想到,一时兴起留下这句题记,还给范仲淹的政绩留下了佐证。

本报道由

杭州discovery美少女小组×快拍快拍出品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刘云  编辑:王洁
返回
以湖为界,西湖北面,叫北山;湖南面,叫南山。南山、北山,每一个山头都有很多石刻,比较来说,南山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