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位各国专家会聚杭州交流非遗保护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8-09-19 07:34   

中国39个项目入选人类非遗名录,位居世界第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各个国家和地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各有不同,为促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非遗保护进程中的文化交流、经验共享,在“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之际,杭州举办了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级论坛”。

本届论坛以“大匠至心·手创造的文化记忆”为主题,在9月17日至22日期间,邀请来自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的代表、中东欧16国文化机构管理者、著名文化学者、代表性传承人与工艺家,共50余名代表来到杭州,共同分享、交流、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路与策略。

昨天,论坛开幕式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外联局参赞张忠志、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陈瑶出席并致辞。

目前,中国有39个项目入选人类非遗名录,位居世界第一,文化和旅游部以项目保护和传承人研培为抓手,依托传承发展体系,形成卓有成效的非遗保护中国经验。

浙江作为全国非遗大省,在非遗保护工作中进行了许多实践与探索,在国务院公布的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浙江蝉联“四连冠”,共有217项“国遗”项目上榜位居全国第一,昆曲、古琴艺术、西泠印社金石篆刻、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中国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等8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木拱桥营造技艺、中国木活字印刷术2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有10个项目上榜。

浙江省政府先后公布了5批88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对于非遗保护,浙江提倡活态传承、活态展示、活态保护,推动非遗更好地融入生产、生活、生态,使非遗保护工作从“抢救保护、建章立制”的基础工作阶段进入“巩固抢救保护成果,提高保护传承水平”纵深发展阶段,许多“中国经验”中的“浙江模式”得到了国际和国内社会的广泛认同。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见习记者 凌殊文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