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授纳尔逊诠释“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他将在良渚向世界讲述“良渚”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8-09-04 05:52   

昨天,全球文化遗产界的“奥林匹克”盛会——第四届文化遗产世界大会在浙江大学召开的第三天。

今年大会主题是“跨界视角下的遗产”,表明全球性遗产研究热潮正是伴随着一系列跨界实践形成的,意味着不同遗产形态之间(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不同文化之间(东西方文化)、不同语言、不同地域(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大洲)、不同学科、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乡村和都市)等之间的界限将被打破,不同领域的交融越来越密切。

民族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辉煌历史的象征。研究民族文化遗产,可以了解这个民族过往的历史,使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民族的文化。昨天,来自美国的重量级嘉宾——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类学系终身教授纳尔逊·格拉伯恩,为大家带来了一场有关文化遗产特色的演讲,主题是《多文化国家旅游和遗产研究中的少数民族赋权》,他反复强调:“文化遗产都是人创造的,人是非常重要的。”

纳尔逊说,他一直在做有关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研究,他走访了很多中国少数民族背景学者的过程中,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之间又相互交融,形成了丰富而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传统及成果。”

纳尔逊发现,这些学者中尤其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学者成就最高。“1978年,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一些少数民族生活的山区交通和生活情况有了一定的改善,尤其值得一说的是,教育政策吸引了很多少数民族的学生到中央民族大学等高等院校,去研究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而且,这些少数民族籍的学者不仅致力于自己的遗产保护,也在保护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纳尔逊提出,在少数民族与民族融合以及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中国对于少数民族赋权研究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它描绘了一幅很积极的蓝图。值得其他国家学习。”

这个议题引起很多国家专家学者的兴趣,现场讨论热烈。同时,来自美国的戴维·博登哈森也为大家带来了精彩演讲,分会场的主题发言讨论也进行得如火如荼。

本次会议由浙江大学与国际思辨遗产研究协会共同举办,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协办。共吸引了来自43个国家的包括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UCL)、早稻田大学、北京大学在内的200多所世界一流大学和文化遗产研究机构的460位知名专家学者。大会旨在推动文化遗产研究与实践的变革创新,使遗产不仅仅是文化产业的资源,也将成为促进社会发展以及跨文化沟通的载体。

值得一提的是,大会最后一天,这些顶尖专家们将赴良渚实地考察,除了参观良渚博物院,还将举行良渚文化国际研讨会,而纳尔逊先生将在9月6日下午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良渚古城的讲座,敬请期待。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熊艳/文   编辑:陈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