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伊始,杭州召开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指出,“筹集建设10000套(间)蓝领公寓”是2018年要全力落实的民生实事之一。
蓝领公寓的主要职能是作为企业集体宿舍使用,拥有独立卫生间,配置公共食堂,每套租金千元以下。它用于解决低收入外来务工人员,尤其是服务性行业的员工,如物业、餐饮、保洁、保安等就业人员的住房问题。其中还有专门为方便夫妻合住而设计的。
新一线城市、中国硅谷、互联网之城……近年来,杭州的发展增速屡刷纪录,诸多光环加身,越来越多人涌入。
据杭州市统计局统计,2017年杭州常住人口达到946.8万,较上一年净增28万,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已达616万人;与此同时,2017年杭州市区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5%,其中居住类价格上涨5.7%。
庞大的蓝领人群,是推动杭州抓住新机遇、走向国际化的基石。但高发展也催高了居住成本,“租房难”不解决,基石就不稳固。
为此,杭州在全国率先提出为外来务工人员专门建设租赁用房,今年的万套蓝领公寓建成后,将与杭州现有的公租房、廉租房等形成一个更加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
而从2018年到2020年,杭州计划3年内要推出4万套蓝领公寓。
搬进公厕旁6平方米单间的她成为伙伴们集体羡慕的对象
刘桂兰是一名环卫工人,负责文一西路和文二西路之间丰潭路段的保洁工作。在她负责的区域内有一个公共厕所,她需要随时打扫以维持清洁,因此,单位分配她住在这个公厕旁一个6平方米左右的单间里,无需掏钱。
这个公厕旁的小房间,让她成了附近一带外来务工人员集体羡慕的对象。
文一西路一带,商品房价格已全面超过4万元/㎡。像刘桂兰这样,在这一带从事保洁或者安保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月收入大多在3000多元。其他人没有刘桂兰的“好运”,都租住在附近小区的储藏室或地下室里,租金一般在400元-600元之间。
老小区楼层采光相对较差,储藏室几乎见不到阳光。
刘桂兰的伙伴颜阿姨,和老伴儿租住在一间5平方米的储藏室里。脸盆和电磁炉摆放在门口。储藏室里白天也要开灯才能看清楚:一张1米5的双人床占了绝大部分空间,床头勉强放下了个小床头柜。床尾立着一个衣柜,衣柜的隔板上,饭碗勺筷和镜子梳子混在一起。
颜阿姨夫妻俩的居住环境,是众多外来蓝领居住状况的一个缩影。
发展中的杭州,在享受赞誉的同时,也经历着“阵痛期”。地铁建设、城中村拆迁,这些举措刷新了杭州的颜值,也让外来人员备受“租房难”“租房贵”等问题困扰。
为了节省房租,蓝领人群中,有些人选择租住在几十公里外的郊区,每天骑电瓶车上下班;有些人在出租房里摆了七八张上下铺,改造成宿舍以节约成本,而这样做并不符合规定……逼仄的环境、随时“卷铺盖走人”的惶惶,让他们急需一个干净整洁的地方,安放下一张床。
这张无处安放的“床”,好比一只无形的手,推动了蓝领公寓在杭州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