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每一块石碑都可能藏着故事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8-07-05 08:34   

王屹峰带你走近“九能儒僧”六舟与他的金石世界

这年头,有人会花15年的时间去做一个研究,写一本书吗?有!杭州人王屹峰就是。

作为浙江省博物馆的研究员,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在萧山从事考古时曾住在“六舟”居住过的房间里,相隔百年,和古人同处一个空间,让他觉得冥冥中是一种缘分,由此开始追寻六舟的访碑足迹。

日前,王屹峰老师莅临名人讲堂,为大家奉献了一场精彩的讲座——《六舟的杭州访碑》。

六舟,(1791—1858),字达受,俗姓姚,清代浙江海宁人。他是一个生活在嘉道年间的和尚,也是一位非常有名的金石学者。他喜访碑,善金石学,精全形拓,创墨拓八破、古砖花供等多种艺术形式,影响深远。

六舟曾在杭州居住过很长时间,1820—1825年居住在净慈寺;1827—1833年居住慈圣庵;1845—1853年居住净慈寺,时年55—63岁。

他在杭州期间把主要精力都投入了访碑。

当年,金石学者王昶、阮元等人撰述的《金石萃编》《两浙金石志》已经作了许多整理工作,但六舟认为,看拓本不精确,必须实地探访,于是就走上了“访碑”之路。

王屹峰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在灵隐飞来峰,有一处名为《韩世忠翠微亭题名》的石刻,在康熙年间曾有著述采入,到乾隆年间,金石学者丁敬重新访得,并且记录在《武林金石记》中,但是六舟认为丁敬的拓本不精,容易出现识读错误。这方石刻位置记录模糊,所在地植被茂盛,极难找寻,他多次前往灵隐寻找,皆无果。在续修《云林寺志》时,六舟在朋友徐楙的协助下,“排突山梯,剪竹剔藓,手拓精本,纠误前志,不胜欣喜”,足见六舟对治学的严谨求实和孜孜不倦。

六舟是全形拓的开创者之一,他精湛的全形拓技巧为他收集金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王屹峰以《唐天宝五载张处方铜造像碑》为例,该碑下有龟趺,最初金石学者黄易拓碑的时候,因为不会全形拓技术,只拓了碑,六舟和朋友汤贻汾一起观看碑帖,感慨说如果能亲自看到这块碑,一定把它拓全。后来,六舟真的访到了这件造像,用全形拓把它完整拓了出来。

在浙江省博物馆藏六舟全形拓本中,还有一件构图非常独特的作品:“百岁图”。它渊源于传统锦灰堆绘画。锦灰堆,又称“八破”“打翻字纸篓”,它将破碎不全的古旧书画、拓片、古书等文房雅物,通过复杂的重叠堆积关系来构成画面,看似杂乱无章,实则井然有序,颇具后来西方拼贴艺术的特点。因为“碎”与“岁”谐音,故这一题材的作品,还具有祈祷福寿的寓意。

“六舟的学术和艺术成就当时是非常超前的。超前的理念当时也许没太大的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体现出它的价值。”王屹峰说。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陈杰 记者 熊艳  编辑:郑海云
返回
六舟曾在杭州居住过很长时间,1820—1825年居住在净慈寺。在浙江省博物馆藏六舟全形拓本中,还有一件构图非常独特的作品:“百岁图”。王屹峰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在灵隐飞来峰,有一处名为《韩世忠翠微亭题名》的石刻,在康熙年间曾有著述采入,到乾隆年间,金石学者丁敬重新访得,并且记录在《武林金石记》中,但是六舟认为丁敬的拓本不精,容易出现识读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