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畅的排水系统乃是杭州不可或缺的“内在美”,是决定“世界名城”这只木桶能盛多少水的关键的板子之一,是必须做好、做出精彩的一篇大文章。
一场大雨拉开杭州“入梅”的序幕。大雨造成51处道路积水,6个地下车库进水,个别居民家中发生雨水倒灌,市民的出行、生活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应该说,这样的“雨情”是每年都要上演的戏码,值得欣慰的是,相比于往年,本次大雨引发的险情并不严重。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杭州近年来持续推动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城市的排水设施与排水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程度提高;其二,是有关部门未雨绸缪,把工作做在了前头,能够在灾情、险情发生后快速、有效救灾抢险。举例来说,为做好积水处置,西湖区共出动了15支队伍、200余名应急人员、大型抽水车一辆、各类水泵160余台、各类应急运输车辆8辆;滨江区共出动车次15辆、人员280人次、威克诺森水泵16台、小型水泵10台。
对于本次大雨,网上有不少吐槽。其中有一种意见,是不理解杭州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已经踏上迈向世界名城的快车道,为何城市排水系统却显得慢了半拍,像西溪路、九溪等居民小区,本次依然没有摆脱“雨水倒灌”,问题究竟在什么地方呢?对市民的疑惑,其实可以从“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来解析。
横向看,大雨来袭开启“看海模式”,是国内很多城市普遍遭遇的窘境,高考期间发生在广东的暴雨,央视当时就曾以滚动播出的方式予以关注,“水淹广州”“水淹深圳”的图片在朋友圈刷屏;把眼光放远一些,投向法国的巴黎,也就是《悲惨世界》中冉阿让通过下水道逃跑的情节发生的地方,上个月突遭冰雹与暴雨袭击,导致一些街道被淹、部分地铁站临时关闭、多处地下室出现积水,网上搜索旧闻,还可以搜到2016年埃菲尔铁塔“被困”积水中的场景。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人类不管多么努力,总有些地方显得力不从心。
纵向看呢?每到大雨就发生不同程度的险情,证明杭州在城市排水系统方面的建设与管理,近年来尽管已经有了很大提升与改善,但仍有不小的提升与改善空间。日前有报道说,杭州今年要再增100个“海绵城市”项目,“海绵”二字点出了城市排水的关键——有效的“吸水”单靠大管道还不行,还得有海绵一样的“毛细血管”。这道理与城市交通是一样的,快速路快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高架出口的拥堵程度。也就是说,杭州的排水系统建设尚有一个大管道与小管道有效对接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好好处理。此外,杭州近年也发生过不少因工程项目施工不当导致的大雨险情,提醒我们杭州在“共同沟”的方向上还需要更加深入、系统,并通过智能化新技术更上层楼。
诚如雨果所说,“下水道是一座城市的智慧与良心”。对正处在“后峰会前亚运”、加快城市国际化建设历史节点的杭州来说,通畅的排水系统乃是杭州不可或缺的“内在美”,是决定“世界名城”这只木桶能盛多少水的关键的板子之一,是必须做好、做出精彩的一篇大文章。期待“未雨绸缪”这句中国古老的格言,不仅体现在大雨造成险情之际防汛部门快速有效抢险,更要体现在通过排水系统的优化,让灾情险情消弭于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