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春:火星叔叔想第一批去火星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8-06-02 09:05   

“火星叔叔” 行星科学家 科普作家 科普中国形象大使 卡尔萨根奖获得者

郑永春是《都市快报》的老朋友,参加过我们举办的千人跨界演讲大会。时隔两年,他将再次站在“未来的温度”跨界演讲大会的舞台上,讲述他对火星的“异想天开”。

2000年,郑永春考上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的硕士生。开学不久,老院士欧阳自远请新生吃饭,向他们介绍了一个相当冷门的专业“月球研究”,并问他们:“谁愿意(研究)月球?”

当时,一桌子20多个研究生只有郑永春一个人举了手。

2004年开始科普创作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天文科普的这条路上,郑永春的处境和那个小人有点相似。这些年来,他不仅经常在中国科技馆、北京天文馆和大中小学做大量科普讲座,还在各类科普杂志和公共媒体上发表了大量科普文章,并出版了科普著作《飞越冥王星》。

他的这些举动也遭到了很多同行的非议,被冠上了“不务正业”的标签。郑永春丝毫不介意,他经常反问这些人:“在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还这么低,如果科学家不来做科普,谁来做?”

做科普,现在的郑永春有更大想法:寻找科学促进社会进步的可能,不仅仅科普一些知识,还传播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去年,他牵头成立了青年科学家社会责任联盟,聚集了400多名科研工作者,目标是让科学融入社会,让全民爱上科学。

恰好也是在去年,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一年级及以上必须开展科学课程。

这一规定也让他这样的热衷于科普工作的科学家看到了更大的舞台。眼下,联盟中的部分科学家就深度参与了《科学》教材的编写,在国内以往这项工作只有中小学教师参与,但在国外科学家是编写此类教材的主力军。

2015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曾经做过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6.20%,虽然比2010年提高了近90%,但离欧美国家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这个数字郑永春到现在都难以忘怀,“科普是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大多数人具备理性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能解决很多社会问题。”

在郑永春眼里,最近这些年太空探索的技术发展非常快,赶上了之前几十年的变化,而做这些事是为了人类在这个宇宙更长远地存在,意义非同一般。

在他对未来的畅想中,人类一定会到火星上去,也许50年后火星上就会有个由一大批地球人组成的小镇,“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第一批去。”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首席记者 梁应杰  编辑:郑海云
返回
郑永春丝毫不介意,他经常反问这些人:“在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还这么低,如果科学家不来做科普,谁来做。“火星叔叔”行星科学家科普作家科普中国形象大使卡尔萨根奖获得者郑永春是《都市快报》的老朋友,参加过我们举办的千人跨界演讲大会。”做科普,现在的郑永春有更大想法:寻找科学促进社会进步的可能,不仅仅科普一些知识,还传播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