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来是网约车和共享单车的坚定支持者。“互联网+”时代,最直接影响我的现实生活的,大约就是“互联网+出行”了。现在,作为“移动出行新生态”的网约车和共享单车,在经营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这需要正视,需要整改,需要提高,需要完善。
有两个新闻,关乎网约车和共享单车面对问题该“怎么办”:一是滴滴公司16日午间公布顺风车阶段整改措施,顺风车暂停接受22点至6点订单,车主接单前必须进行人脸识别;二是针对共享单车乱象,杭州西湖区全面创新管理模式,以“律师驻队”的方式进行依法执法,有个“单车堆场”5000辆共享单车一夜清零。
因为河南郑州空姐深夜搭乘滴滴顺风车被司机残忍杀害这一惨案,滴滴公司痛定思痛,进行整改。滴滴全平台将零容忍严打“人车不符”,主要依靠的是科技手段——人脸识别,规定出车司机每天出车前需进行人脸识别,平台还推出有奖举报人车不符;顺风车车主每次接单前都需进行人脸识别,最大限度杜绝私换账号的可能性。同时修改产品设计,将紧急求助功能提升至显著位置,用户可自主选择一键拨打110、120、122及滴滴24小时安全客服等号码。另外将考虑在车内对每个行程全程录音,直接加密上传服务器,保留72小时后自动删除。
互联网科技,无疑是保障网约车乘客安全的重要手段。这是经营主体必须去做,并且要努力做好的。科技是滴滴公司的优势,此前曾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城市建立智慧交通解决方案。而从公权力监管者的角度看,需要的是严格的监管,而监管则必须从法治出发。杭州西湖区探索“律师驻队”的方式,对共享单车进行管理执法,以法为据,判明责任,对症下药,长效管理。
作为新生事物的共享单车,如今出现了过剩、无序、分散等问题,乱象丛生,管理起来非常复杂。比如对于乱停乱放,政府如果出面清理,则需要付出大量资金,还要提供场地停放;如果收停车费,单车企业不领回的话,停车场就会变成单车堆场;假如不收费,单车企业会依赖政府清理;扣押车辆则需开具相关法律文书,工作量也巨大,弄不好还产生法律纠纷。有了“律师驻队”协助执法,“法”在“管”前,谋定而后动,这样倒逼单车公司加快反应速度,及时整改,整改不到位再行处罚。
以科技和法治的手段,“里应外合”,对“移动出行”出现的问题坚决进行纠偏、整改,网约车才会变得安全,共享单车才会变得有序。中国是共享单车的全球最大市场,共享单车还被称为“新四大发明”之一。而滴滴出行是全球化的一站式综合移动出行平台,滴滴日订单已达约2500万,已为超过4.5亿用户提供了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以及包括共享单车等的出行服务。面向未来,“移动出行”一定要有更好的监管、更好的保障、更好的安全、更好的体验,这样才能真正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