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家庭档案 见证改革开放” 档案馆邀您晒晒家中老物件儿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8-05-14 10:05   

今天的故事,

要从一张150年多前的照片说起~

这是一张保存了150多年的旧照片,

照片的捐赠者名叫刘岚,

泛黄的画面刻下了时光的印记,

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刘岚说:

照片居中者是外公的祖母,身穿丝质长袍,宁静安详,在午后与好友闲话家常。

这张照片是在整理外婆过世后的物品时发现的。外公幼年由祖母带大,与他祖母的感情很深,大概就是因为这个因素才将这张难得的照片一直保存到今日。

外婆自小命运坎坷,在外公早逝后,她以瘦弱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艰难地将五个子女抚养成人。为了百年的记忆,也为了给后代留下点什么,母亲和我决定做点什么,于是相继从各地收集了六代人近几百张照片,集辑成册。

母亲和我从亲属中收集到了各家珍藏的照片,之后归类编制目录,到一张一张扫描录入,某些照片还要ps修补,到最后定稿制版,还挑选了体现杭州特色的风景照片作为相册的封面封底,再付印成册,整个过程总共花了大半年的时间。

虽然比不上那些官宦人家的家谱,但是平凡之中自有真情。相册里,我们仿佛看到了时光倒流,那些共同度过的岁月里,斑驳的记忆中,外婆慈祥的面容温婉的细语,点点滴滴历历在目......

接下来的这组照片,

说的是关于

杭州火车东站拆迁户的故事......

2002年,爸妈重建了五层小洋楼

故事的主人公胡旭东就住在这幢房子里,

来听听他的故事......

胡旭东说:


杭州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杭城各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家就是在这一场改革的浪潮中蜕变、转身,走进了新时代!

我家是在一个小乡村里,记忆中门前有一个池塘,那是全村劳力自己开挖的。1985年,我家从老屋搬出,在老家不远处新建了两层小楼。上世纪80年代,村里几乎家家户户建起了二层小楼,几户人家连成一排,前面的道地全部相同,当年的邻里感情就在这样的小门间流动。

2002年,爸妈用自己一辈子的积蓄,在原来的地基上重建了一幢五层小洋楼。靠着地处火车东站的地理优势,把房子后半幢隔成了一个个小套间,我们成了所谓的“地主”(房东)。房租收入成了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生活也越来越富裕。

2008年,由于东站铁路枢纽建设的需要,我们的五层高楼拆迁。先是来到了九堡过渡,五六年后我们住进了村里的回迁房,开始了真正的小区公寓生活。

现在,一家三口住着100多方的三室一厅,爸妈住一个67方的小套。虽然没有了当年大房子的自在,但是经过精心布置也十分舒适。

现在居住的小屋精心布置

我爸妈都是彭埠镇人,爸爸是新风村的,妈妈是兴隆村的。年轻的时候,大家穿着相同款式的衣服,理着形式单一的发型,到各个生产队去唱红歌来赚工分。

改革开放初期,妈妈靠着自己的裁缝手艺,用一台西湖牌缝纫机,为各种摆服装地摊的生意人代加工。

33年前,在湖滨一公园,经过长长的等候,兄妹俩和爸爸妈妈终于站在了镜头前。黑白照片定格了一家人灿烂的笑脸,背后是美丽的西湖,以及边上那等候拍照的人群。那一年作为儿子的我六岁,我妹妹5岁。

33年后,我和妹妹也早已成为父母。休息日,一家人来到龙坞喝茶、聊天。在满坡的绿意中,重新聚在镜头下,拍了第二张全家福。

最后隆重登场的

是一个“实物档案”,

它的故事要追溯到1995年的一块奖章

这块全国优秀教师奖章的

获奖主人叫周美凤。

周美凤说:

在教育战线奋斗了34年,曾获得了国家、省、市、县级30多次荣誉奖励。1995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和人事部授予了“全国优秀教师”的称号,获得了证书、纪念奖章和纪念笔。这对于我的教育事业来说是一次巨大的肯定!

于是,这个红色礼盒就成了家庭宝贵的实物档案。

听完这些故事,

是不是也勾起了你的回忆呢? 

近年来,杭州市档案局开展了家庭建档工作,通过家庭建档,使家庭档案在维护家庭合法权益、管理家庭日常事务、提高家庭文化品味、增进家庭生活情趣、积累家庭珍贵史料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实,每个家庭

都是一个长篇故事。

你还记得,手机相册里

第一张照片当时的故事吗?

出生证上,宝宝刚出生那一刻

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接下来,就轮到你的表现了~

杭州市档案局(馆)邀请你来讲述

你家的故事!

从今天起一直到5月31日,你可以拍下家中值得纪念的书信、票据、医疗资料、手稿、旅游纪念品、毕业证、工作证、日记本等等,同时,把相关的家庭故事写出来,打包发送到邮箱:3013393154@qq.com(邮件名:家庭档案+姓名+电话)

一经录用,“杭州档案”微信公众号还会推送你的故事哟(如不愿公开传播请注明)~

最大的亮点,还有丰盛的礼品送给你~

开放我的平台,等你的故事来~

还不赶紧找找,

你家那些尘封的记忆吗?

来源:杭州档案  作者: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