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数据管理中心“最强大脑” 怎么打破信息孤岛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8-04-19 08:28   

    核心提示:数字化不仅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也在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最多跑一次”改革中,省数据管理中心是一个重要而相对“神秘”的机构。它不仅肩负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的重任,还承担着浙江在政府数字化转型领域继续走在前列的重要职能。

    每次办事群众“最多跑一次”甚至“跑零次”的实现,都离不开数据。

    浙江有5600余万人口、地区生产总值5万余亿元,每天都有海量数据产生。

    这些数据的录入、交换、共享、对比、更改、存档,需要有一套运行机制、一个管理机构。

    省数据管理中心就是管理、提供、使用这些数据的机构,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制定或参与制定数据运行和管理机制,被称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最强大脑”。

    1月2日,省委书记车俊在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大会上指出,要打通堵点,在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上持续加力,推动信息系统全面整合和公共数据共享开放,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或不跑腿。

    3月27日,省委书记车俊在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要打破“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信息孤岛,着力解决网络不通、数据不通、业务不通等问题,加快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全面推广网上办事,努力实现“一证通办”“一网通办”。

    “最强大脑”是如何运行的,当下又在攻克什么样的难题?日前,记者进行了独家“探营”。

省数据交换监控系统实时显示数据交换情况

    年轻而神秘的

    “数据管家”

    杭州省府路8号,省行政中心1号楼4楼,省数据管理中心。中心组建于2015年11月,2016年2月正式成立。去年4月,这个“年轻”的机构遇到了一场全新挑战。

    当时,距离我省首次正式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才3个多月,各地各部门陆续公布了“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难点、堵点随之而来。

    “一开始,各地各部门先做‘物理整合’,把机构、平台和规章制度整合起来,变群众跑为工作人员跑。”省数据管理中心主任陈新忠说,比如不动产登记,先让国土、房产、税务3个部门一起办公,群众跑3个窗口、跑多次变成跑一个窗口、跑一次。但由于部门间信息系统没打通,还需提交3份材料。

    减少材料吗?遇到了“天花板”。“那时,我省已经开展多轮办事材料的梳理和清减。有些材料是法律法规规定必须要提交的。如果再减下去,可能会触及法律问题。”陈新忠说。

    打通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势在必行。省数据管理中心首当其冲。

    “参加这一工作的部门很多,我们要参与顶层设计,也要负责技术的实现,还要把各部门协调起来。”陈新忠回忆说,2017年,省政府就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召开了4次专题会议,特别是第一次专题会议明确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关键在于通过数据整合,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一个“烧脑”的

    “V字模型”

    省数据管理中心工程师赵程遥办公室的墙上,总是贴着各种新的结构图和示意图。

    众多示意图中,有一张“V”型图尤为特殊。

    这个模型,就是被不少参与打破信息孤岛工作的省级部门负责人称为“烧脑”的“V字模型”,是数据共享顶层设计的理论基础。

    “数据共享中,我们要面对数千个系统、海量数据。这就好比玩传声筒游戏,几千个说不同语言的人该怎么传?这就需要做好顶层设计,画好实现路径。”介绍这一模型前,赵程遥给记者打了个比方。

    “V字模型”是一个对总体布局以及细节要求很高的模型。

    沿着“V”字左侧的“下行线”,省数据管理中心要与业务部门一道,把每个“最多跑一次”事项的具体需求一层一层切分到计算机可处理的最小数据单元,比如把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切分到户主身份证号码等单元,确保它与办理社保证明中切出的“参保人员身份证号码”实现共通共享。随后,沿着“V”字的“上行线”,再把这些数据单元一层层组装起来验证,直到整个不动产登记业务与社保证明业务完全实现信息共享。

    “每个办事事项都完成了‘V’字,意味着我们在‘一窗受理’和数据共享条件下的‘最多跑一次’实现了。”赵程遥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中心工作人员大多有计算机、软件设计等专业背景,除了要学懂弄通这一模型并准确运用到工作中,还要给相关部门讲解、辅导,挑战不小。几乎每名省数据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的办公桌上,都有类似流程图、示意图。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金春华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