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堂要拆了,他们赶着来合影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8-04-14 10:07   

韩青想了想说:“方便、实惠,而且我们这里的人基本都在这里办婚礼,也算是传统吧。”

实惠确实是一方面,同样的菜色,流水席的师傅烧出来大概只有酒店的一半价格,而大礼堂的场地费用格外实惠,“这是社区里的福利呀。社区居民场地费一桌只要50元,外面的来办酒也只要100元一桌。”一年多前,在这里办喜酒的珊珊说,她还记得自己办酒花费全部加起来大概20万元,但是小姑子结婚就没法赶上大礼堂的末班车,“小姑子后来定了一个五星级酒店,光场地和婚庆就要10多万,一下子就翻了两倍多的价格。”

“闹”是流水席的特色

希望以后还有地方办流水席

能有个固定场地办流水席,对横街社区居民而言,享受的是这份热闹。

“在大礼堂和大酒店办婚礼,那个热闹是不一样的。”韩明华想了想,该怎么解释“热闹”,“有点难形容。”

韩明华说,大概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解释——每到婚礼日,已经住到转塘、蒋村甚至滨江、余杭的横街人,都会回来;不用掐着请帖上的时间到,下午就可以来聚会;孩子们老早就来了,东面跑西面跑;难得出门的老人,也会在家人的搀扶下早早出门,聚在一张桌子聊聊天。

韩明华还说,大礼堂办婚礼,社区有空的女人们都可以去厨房帮帮忙,洗洗菜,互相唠嗑。你家的儿子怎么样了,有女朋友了没有,孙子会不会走路,身上媳妇买的衣服样子好不好。这样的话题原来都是田间地头、河岸井边交流的,现在大礼堂就是横街人的社交场所……

“比如,婚礼时不时就会请来社区华丽舞蹈社的舞蹈队跳舞。许多阿姨们既是被宴请的亲朋,又是参加演出的队员,有时候吃着吃着轮到上场时,她们就脱了外套跑到台上跳舞去了,老公还在下面边吃边喝彩。等跳好了,阿姨们又外套披好,各自回各自的桌子继续吃。” 韩明华说。

“闹”是礼堂婚宴的主色调,格外有人情味。

50多岁的李阿姨这样说:“大概30年前,村里办喜宴,都要向邻居家里借地方。大家过年吃团圆饭的大桌子搬出来,凳子搬出来,就连盘子、碗、筷子都借邻居的,还会找邻居帮忙洗菜、端菜。烧菜的师傅也是烧得好的同村人,一条香烟就够了;大概十年前,开始流行搭棚子,有专门的厨师来烧,不过洗菜、端菜还是要邻居帮忙的。那个时候帮忙真的就是帮帮忙,真是远亲不如近邻。”到现在也是这样,如果大礼堂办酒,不少关系好的街坊都会提前来帮忙,这份人情走的是心。

如今这里已经拆迁,大礼堂所在的地块也将在未来建起安置房。韩明华说:“大家都习惯有个大礼堂了,我们已经去申请了。期望以后这里还是能有一块地方,大家一起吃吃流水席、办喜酒,让大家住在楼房里,还能继续有些老底子的传统习惯。”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黄莺 通讯员 俞敏晖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