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很多人选择了文明扫墓。
虽然距离清明小长假还有几天时间,但是这个周末杭州正式进入清明扫墓高峰,各大公墓(陵园)人流量已明显增多,预计今年清明期间杭州主城区扫墓人流量将达到170余万人次。
焚香烧纸是对故人缅怀的一种方式。显而易见,这种方式容易引发火情,烟雾迷漫也会呛着人。
去年清明节开始,主城区7大公墓(陵园)联合倡导创建“无烟陵园”,今年这项创建工作持续进行。
“无烟陵园”走过第二年,实行得如何呢?钱江晚报记者为此开展了实地走访。
鲜花取代香烛纸钱
文明扫墓渐成趋势
昨天上午9点多钟,通往安贤陵园的道路被堵得水泄不通,很多人只能下车慢慢往山上走。
在偌大的陵园里,“严禁焚烧香烛纸钱,创建无烟陵园”、“文明祭扫,生态殡葬”的宣传告示随处可见。
趁着天气好,又是周末,有的一家老小都出动了。
从丁桥赶过来的陈女士一家人,在半山腰处的一个卖花点停了下来,买了两盆紫色的勿忘我。“去年我们来过,说是不能烧香什么的,要保护环境。我们想即使带来了也不能烧,这次就没带来。买花也挺好的,放的时间还长一些,好看。”
卖花点的师傅也表示,自从倡导“无烟陵园”以来,买花的人的确比以前多了一些。“现在的人思想也开放了嘛。”
一对20多岁的年轻人也在慢慢地爬坡。“家里人都先到了,我们就买了点吃的。”年轻女子说,她挺认同这种做法的,毕竟现在城市环境并不好,烟雾袅袅的还加重了对环境的破坏。“表达思念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年轻人其实更倡导环保、文明。但是,家里有老人,没办法,在他们的概念里就是要烧点东西才安心。”
从外地赶回来扫墓的夏阿姨也是大包小包地上山了,身边丈夫手里捧着一束花。“我们不烧蜡烛纸钱,每个人三支香,这是最基本的了。”
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还是能看到带着纸钱来扫墓的市民,还会拎着不锈钢的小盆儿,专门烧纸用。
“我们在每个墓区都派了工作人员进行劝导,有效果,但还是有人烧纸钱的。这种观念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转变的,我们还是会继续宣传。”安贤陵园的负责人表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