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流浪行乞者落户是对人的尊重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12-27 05:55   

    新华社播发消息,合肥相关部门为45名流浪乞讨人员办理落户手续,正式接纳成为这座城市“新市民”,为“这个冬天不太冷”写出另一番暖意。

    这批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滞留在合肥市救助管理站短的3个月、最长的已达9年了。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智力、精神和肢体残疾,说不清自己的真实身份,无法和亲属取得联系,也就更谈不上办理社会保险、残疾证明,享受救助、医疗、生活费用等社会福利了。此前全靠收容站救济,成为合肥新市民,意味着他们终于可以彻底结束颠沛流离、衣食无着的生活。

    扶持弱势群体、接纳与包容进城人口,是一座城市应有的态度。合肥特事特办,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务实之举,值得称道。实现制度上的救济,就应该勇于突破条条框框限制。事实上,各地扶持弱势群体、包容接纳进城人口,都有创举。拿杭州来说,杭州图书馆向拾荒者开放,随迁子女全部就近入学,积极推进非户籍人口落户政策,诸如此类,体现出城市应有的善意。

    城市人口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一个来到这座城市的人,都是推动这个城市向前发展的资源动力,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是这座城市的劳动者、建设者、创造者。

    学者黄灯在她的《大地上的亲人》中这样写道,当我们一旦将目光投向他们,注视他们的生存,时代转型的隐秘就昭然凸显:在时代的裂变中,他们和我一样,共同承受个体和时代共生的命运。没有谁可以漠视时代呼啸而去的滚滚烟尘,没有谁的命运可以割舍与大时代的深刻关联。

    中国的问题,是发展的问题。几天前,朋友圈发了一张动图。在这张动图当中,一直到2050年,处于三角形塔尖上的中国老龄人口,将逐步上升到圆柱形。数据有待核实,但动图的功能,还是直观地反映出中国跨入老龄社会的变化趋势。人口结构带来的社会阶层变化,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在形成巨大挑战。中国的问题,当然远不止老龄化的问题。

    发展的问题,就必须用发展的思维去解决。而其最基本之处,便来源于对人的尊重。在对待人这一问题上,中国先贤孟子认为,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关于这一点,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则说,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睛里,每一个“个人”就是整个国家。东西方先贤不约而同的论点,都是基于个体的“人”这一基本共识上。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更多人共享制度普惠的阳光,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共享美好生活。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涂建敏  编辑:汪浩
返回